睡不饱?疲惫?总感觉 “累”也是“病”!小心慢性疲劳!

04-02 10:55   荆楚大医生

睡不饱?身重乏力?抑郁烦躁?还没工作就说“累”?现如今,“困”“没劲儿”“疲惫“已成为很多人日常生活的口头禅,原来睡一觉就生龙活虎了,但现在一个劲儿地睡,好像还是很难解乏。小心,你的疲劳可能已经不正常了!

专家提醒:疲劳已成为危害人体健康的重要隐患,并且成为许多疾病的重要诱因!

究竟如何科学地赶走疲劳,恢复精气神儿呢?

别把“累”不当“病”!

疲劳可以分为生理性疲劳病理性疲劳。一般生理性疲劳可在较短时间内自行消失,若疲劳感经常出现或持续时间较长,则可发展到亚健康状态甚至成为某些疾病的症状,其中,最不能忽视的就是慢性疲劳综合征。

慢性疲劳综合征是病理性疲劳的一种,慢性疲劳综合征是一组原因不明的症候群。“疲劳”一词最早见于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中医认为慢性疲劳综合征属于中医的“虚劳”。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美国全国疾病控制中心于1987年正式命名的,其发病率在10%~25%之间,并在全球和我国呈逐年上升趋势,有报道称50%以上的患者甚至不能正常工作和学习。

从“累”到“病”只要五步,疲劳的危害不可不知!

01    头昏气短  

劳累后头昏眼花、憋闷气短、无精打采。抵抗力短暂下降,可能出现口腔溃疡、感冒、喉咙痛,及时休息就能恢复。

02     身体发沉  

感觉身体沉甸甸的,步态沉重、站不稳,可能出现肌肉痉挛、手脚冰凉、眼睛出血、胃肠功能紊乱、脱发。

03     精疲力竭

暴瘦或突然肥胖,皮肤暗淡,长痘,腰背部僵硬,肩颈部剧痛,辗转难眠,情绪焦躁、易怒。

04     疾病前期    

过劳状态持续半年到一年,即使休息也难以恢复。此时,颈肩腰背痛愈发严重,口腔溃疡、牙周病、胃炎、便秘等经久难愈。可能出现轻度焦虑、抑郁,更加难以入睡。

05     疾病发生    

长年过劳或精神紧张,轻则患上多发性关节痛、偏头痛、心肌炎、肾小球肾炎等,重则患上糖尿病、心脑血管病、肿瘤。

慢性疲劳综合征如何自测?

中医抗疲劳的三大法宝

法宝一:刮痧


1)中医全息刮痧

由全国刮痧大师张秀勤教授创建。运用刮痧测健康的痧像和阳性反应规律了解病因、病性,精准选取与病变器官对应性强的全息穴区进行调理,效果显著。

2)腹部温通刮痧

结合清代康雍年间著名养生家方开所创编的“仙人揉腹法”,以揉刮法为主,通过培护脾肾达到全面的打通中、下二焦,联通整个腹部的经络,实现通和上下,分理阴阳,去旧生新,充实五脏,驱外感之诸邪,清内生之百证,补不足,泻有余的效果,达到补气益精的目的。

3)背部温通刮痧

和传统的刮痧不同,温通刮痧是既有泄又有补的一种疗法,既可以通过刮痧通过出痧,毛孔的开泄将堆积了一个冬天的寒湿垃圾排出体外,还有艾灸的温阳之能量及时补充,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法宝二:灸疗


1)督灸:在督脉上自大椎穴至长强穴施以隔药隔姜灸的灸疗方法。具有运行气血、平衡阴阳、抗御病邪、调整虚实的功效。适用于倦怠乏力,腰膝酸软,虚弱易感,以及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症引起的各类寒湿痹痛等。

2)八髎灸:在八髎穴施以隔药隔姜灸的灸疗方法。具有温阳固肾、调理冲任、运行气血等功效。适用于腰膝酸软,腰椎间盘突出症、盆腔炎、月经不调等引起的腰骶部不适。

法宝三:穴位按摩操


【更多穴位按摩方法,在今晚节目中哦!】

专家观点

敬请关注今晚7点10分

湖北电视综合频道《荆楚大医生》

《  别把“累”不当“病”!小心慢性疲劳综合征!》

湖北省中医院光谷院区

健康管理中心副主任  杨帆

介绍: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全国中医药创新骨干人才,武汉市中青年医学骨干人才,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青年委员。

擅长:运用中医药对健康人群偏颇体质,亚健康状态进行调理,中西医结合治疗各种急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肝衰竭,自身免疫性肝病等疾病。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