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案分析
2021年3月22日—3月28日,全市共发生损失金额10万元以上案件17起。
01
从作案手段看
兼职刷信誉类占18.9%;
投资理财类占15.7%;
贷款办卡类占13.4%,以上三类发案较多。
02
从涉案金额看
投资理财类诈骗案涉案金额占28.1%;
兼职刷信誉诈骗案涉案金额占15.7%;
贷款办卡类诈骗案涉案金额占6.1%,居涉案金额前三位。
止付挽损
本周,全市共止付、冻结、查询信息1474条。其中,紧急止付账号431个,止付金额1061.8万;冻结涉案账号192个,冻结金额686.4万,查询资金流向851笔。
受害人群
01
从受害对象看
年龄段非特定化,最小9岁,最大57岁。其中,20岁以下6人,20岁-30岁32人,30岁-40岁50人,40岁以上39人;受害人中男性47人,女性80人。
02
从高发的四类案件看
投资理财类诈骗案中受骗女性、男性各10人。其中,年龄30岁-40岁7人,占比35.0%;
贷款、办卡类诈骗案中受骗女性4人、男性13人。其中,年龄30-40岁8人,占比47.1%;
兼职刷信誉类诈骗案中受骗女性22人、男性3人。其中,年龄20-30岁12人,占比48.0%;
网络购物类诈骗案中受骗男性3人、女性8人。其中,年龄30-40岁8人,占比72.7%。
警示案例
被讹涉嫌洗黑钱,损失4万余元
3月25日,安陆市府城办事处居民林某报警称被人以冒充公检法的方式诈骗。对方称其涉嫌洗黑钱,要求提供卡号和密码,并索取验证码将她银行卡中的钱取走,损失43000元。
“民警电话清查资金”,银行卡被清空
3月22日,安陆市居民高某报警称,接到一个自称某省公安厅民警的电话,说她和一起拐卖儿童的案件有关,需要清查资金。“公安厅民警”把高某推荐给一个自称是广州市公安局民警的人,对方给她一个网页,她按要求点击网页输入了自己的基本信息、银行卡号和密码,将自己的资金转到余额宝,10万元的三年定期修改成了两年定期,并把这笔钱一起转到了银行卡中。事后,她查看银行卡余额时发现,里面的钱全部被人转走,损失123000元。
“警方网上办案”,骗走5万余元
3月26日,孝南区李某接到陌生来电,称其身份信息泄露,被人在北京办社保卡报假账,现帮忙转接北京警方报案。随后,一个自称是北京市顺义区公安局的民警通过QQ、TeamLink软件联系获取银行卡号、密码及身份信息,以做笔录配合调查的名义,转账骗取现金人民币53700元。
警方提醒
● 凡是在电话里声称你身份证信息泄露涉嫌犯罪、银行卡透支等问题进行调查的,都是骗子。
● 公检法机关不存在所谓的“安全账户”。公安机关不会要求市民通过资金清查的方式证明自己清白,绝不会让你提供所有账户信息,更不会让你去网络贷款平台借款。
● 公检法机关绝不会使用微信、QQ等视频聊天软件进行办案,更不会通过陌生链接让你接收“通缉令”“逮捕令”等法律文书。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