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观鸟,鸟也看你,生态专家指导朱湖湿地建设

04-13 10:01  

近日

著名湿地专家、重庆大学教授袁兴中一行

来到朱湖,在朱湖国家湿地公园开展科研考察

朱湖环境幽雅,水清气爽

百鸟回归,生机盎然

朱湖国家湿地公园里

数以千计的飞鸟,从黄河以北远道回家

它们在湿地纵情嬉戏

围绕专家乘坐的科考船只,盘旋竞飞

“我们在欣赏鸟类的同时,鸟类也在观赏我们呢。”袁兴中教授风趣地说,“湿地是鸟类的领地,它们已经把自己当成这儿的主人了。”袁教授认为,这表明人与自然的和谐在朱湖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我们朱湖湿地越冬的鸟类,这些年逐年增多,每年都在5万只以上。”朱湖湿地负责鸟类保护的工作人员池桃清说:“过去,鸟儿们栖息地远离湖岸,而现在,它们却把鸟巢安到大湖码头边。”池桃清面对专家教授,不失时机地展现了朱湖人的幽默:“它们晓得有人类做靠山,所以也学会了跟人类套近乎……”

专家们在朱湖了解到,朱湖国家湿地公园是古云梦泽的遗存,当前主要由河流湿地、沼泽湿地、人工湿地3大类型组成,这些湿地涵盖永久性的河流、草本沼泽、库塘,也包含输水河、稻田等。

鸬鹚、苍鹭、鸭类、雁类等100多种鸟类,都在这里与熙熙攘攘的游客和平共处。

朱湖湿地负责人向专家介绍,近年来,朱湖退田还湖、退耕还湿4990亩。其中,1500亩的湿地生态大湖,通过生态环境重塑,形成了林岛相亲、岛岛相望的场景,而乔灌结合、林带林团组合的林泽复合湿地枢纽,也能满足各种陆生、水生动植物对生活环境的要求。因此,朱湖湿地公园一年四季都生机勃勃。

当前,500多块规模不等、形态各异的湿地食用水生植物田,以及观赏植物田、药用植物田,还有编织用材料植物田和种子植物田等,组成了800多亩的生态块链,从形态上形成了大湿地套小湿地的格局,从生态上形成了小生境提升大环境的生命共同体。

近些年来,一度在朱湖销声匿迹的芡实、水葱、莼菜、野菱等野生植物,青头潜鸭、小天鹅、白额雁、苍鹭等数十年不见的野生鸟类,纷纷再现朱湖的河湖渠汊。

湿地护鸟员李忠琦说,“这里的鸟类,已由2013年的194种,增加到现在的217种了。”

“才闻鸟鸣在东陌,又见野莲卧朱湖”,朱湖农场的生态美景,令访客流连忘返。

而朱湖农场两个建档立卡的贫困生产队,也靠水吃水,端上了“旅游饭碗”。到2017年12月,这两个贫困村已全部脱贫出列,680多人从湿地生态旅游业中受益。

作为自然生态环境的主管部门,湖北省自然资源厅相关负责人也于近期到朱湖湿地调研:

省自然资源厅相关负责人在考察朱湖湿地后强调,农村地区要强化空间规划,优化发展格局,统筹生态保护修复、人居环境整治等事宜,促进乡村绿色发展。


(来源:梦里水乡大美朱湖     编辑:陆梦阳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