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感日报记者谢蕾 通讯员云海波
农村要发展,需要好的带头人。
在村民眼里,今年58岁的汉川市城隍镇王家咀村党支部书记黄喜兰就是一位敢拼敢做的“硬核”女书记。王家咀村在她的带领下,越来越有样子。
“村子就是家,天天生活在脏乱差的家里,村民哪里来的精气神?”作为村支书,在黄喜兰的心中,一直有块大石头,那就是如何把眼前脏乱差的村庄变美。
2017年的一天,汉川市领导到村里走访调研,察看村里的建设情况。黄喜兰深知改变王家咀村面貌的机会来了。为此,她鼓足勇气,说起自己心中对于村庄建设的一些想法和规划,也道出了建设资金窘迫的困境。
听罢,汉川市领导询问道:“给你拨30万元,能不能把环境变好?”
“可以!”现场,黄喜兰义无反顾地接过军令状。
然而,偌大的村庄,要想彻头彻尾地整治到位,30万元如何够?为了抓住这次机会,黄喜兰深知只有破釜沉舟地干起来,才能换来更多的可能和机会。
如何把钱用在刀刃上?黄喜兰决定利用这有限的30万元,拆除村里的危房和茅厕,为后续建设打好基础,并调动周边一切资源,出钱出力,下大力气搞好村庄治理——
婆家亲戚有在武汉创业的老板,有实力,有资金,修路灯、建广场、捐器材,二话不说地支持村庄建设;种植景观树、开挖生态水塘、建设小水厂,出资百余万元,王家咀面貌焕然一新……
村民们看到实实在在的变化,被黄喜兰的魄力和勇气深深折服。
“真是没想到,动用了家里的人和家里的钱,来把我们的家建设得这么好,真是个好书记!”村民们对黄喜兰敬佩不已。
在黄喜兰的带领下,人居环境治理如火如荼。
“村庄要变美,有树就要有花。村里能不能搞得像个花园一样呢?”黄喜兰寻思着。
景观树可以让亲戚出钱移栽,可是养花要成规模,就必须调动家家户户。农村人愿意沉下心养花的,着实少见。
“要改变!必须改变!”作为书记,黄喜兰自己开始在门前屋后养花种草,大家一开始还觉得她浪费时间做无用功。但是,等到花开的季节,一盆盆花竞相绽放,黄喜兰家门前就成了村里的一道风景线。村里人见了,都觉得好看,不少人开始到她家去打听养花的事情。
为了激发大家的积极性,黄喜兰自己私人出资购买种子、花盆等物件,发给想尝试种花的村民。这样,人传人、人带人,村民们都开始自发地把养花当成了一件“正经”事儿。不仅如此,村民们还发挥智慧,把家里的洗衣液空盒、纸盒子、脸盆等物件“变废为宝”,就地取材地作为花盆容器,种起了各式各样的花,别有一番特色。
如今的王家咀村,到了花季,家家户户都在比谁家的花色多,谁家的花开得俊。
王家咀村的变化,让领导和群众看到了女书记黄喜兰的“本事”,汉川市决定给王家咀村追加3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美丽乡村建设。
最终,黄喜兰以30万元干事创业的勇气,撬动了300万元的资金扶持,王家咀村的乡村治理有了更足的“底气”。
作为一名“硬核”女书记,黄喜兰村庄治理有勇有谋,群众工作开展也有自己的一套。
拥有多年妇联工作经验的黄喜兰,深谙群众工作必须依靠群众。为了充实基层治理力量,黄喜兰秉承“一物降一物”的理念,从群众中挑选威望高的“能干人”,帮助村“两委”协调解决群众的“鸡毛蒜皮事儿”。
“我通过平时聊天串门,摸清了村里人的一些远近亲疏关系,也知道了一些人的交际和处理问题的能力。这些都是开展群众工作的‘能干人’啊,得用起来!”黄喜兰说道。
村民向望英在广场旁边搭设鸡屋,乱搭乱建影响环境,臭味熏天。黄喜兰和村干部去了多次,都没有劝说成功。于是,黄喜兰让“能干人”肖冬娇去劝说。肖冬娇是向望英的邻居,也是她的老牌友,平时下了牌场,就去家里坐坐闲聊,跟她讲现在的环境来之不易,要珍惜这美好家园。就这样一顿闲聊的工夫,就说得向望英自愿拆除鸡屋。
在建设美丽乡村过程中,村民胡丑德家的危房一直不愿意拆除,与村干部闹得很不愉快。黄喜兰让“能干人”老党员胡菊保上门做思想工作,跟他说道理、讲利弊,这样他才放下戒备,同意拆除危房。
乡村治理是一门大学问,为了紧跟时代步伐,黄喜兰还自费去外地参观学习。“这个‘五一’我让我儿媳妇给我买票去安徽宏村,那里不是有名嘛,我得去看看有没有什么是我们村能借鉴的。”黄喜兰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