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治理如何有效化解群众纠纷于萌芽状态?26年来,孝感市孝南区陡岗镇袁湖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袁少敏,坚持把社会治理和化解矛盾纠纷作为经济社会发展之基,学习“枫桥经验”,把调解工作重心放在“防”字上。他创新的乡村治理办法《袁少敏群众工作法》,既化解了矛盾纠纷,又凝聚了大家的向心力。
孝感市孝南区陡岗镇袁湖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袁少敏
系列报道《我是支部书记》
今天播出
《创新乡村治理办法的村支书袁少敏:
群众的事情交给群众去办》
4月28号上午,袁少敏指着村里正在扩建的村集体公墓说,眼下正在建设中的武汉都市圈环线高速正好从村里的一片祖坟地经过,当记者问及迁坟时可能产生的纠纷,袁少敏自信地说:
““我从刚开始当书记,前几年我处理过一些家庭之间的纠纷,后来我就没处理过。为什么呢?群众的事情交给群众去办,我们有理事会,矛盾化解有‘和事佬协会’。
袁少敏正在处理村务
袁少敏的这份自信源自他20多年来不断摸索创新的乡村治理办法——《袁少敏群众工作法》,就是推行“理事会+协会”模式。村里的各种公共社会事务,由村“两委”议事、村务理事会决事、专项协会办事,群众的事自己议、自己定、自己办。
孝感市孝南区陡岗镇袁湖村村务理事会成员 袁敦静:
哪个队里有纠纷、哪个队里有口角,理事会去解决,解决的平平和和,村干部他就有心思去操村里的心。
袁湖村村民李灿如告诉记者,村务理事会、协会的成员既是老熟人,又是大家推选的比较信任、德高望重的人,因此,各种矛盾纠纷很快就能迎刃而解。
原来的时候,各小组的事没人管;现在机构变多了、管理人员和监督人员多了,有些话敢说。特别是修路牵扯到个人利益,比如说你占了我的田,那他就有意见啊,理事会调节下,他就该让步的让步,舍小家顾大家。
除了村务管理模式上的创新,袁少敏还经常打“感情牌”,让各湾村民通过策划、竞争,最终夺得年度各重要节日活动的举办权,这让村湾内部自然变和谐了。
村民不断地在一种活动的氛围中,人与人之间就开始拉近了距离。当整个村庄变得和谐,治理效能越来越高,首先它是会迎来很好的发展环境,它就筑巢引凤,它经济不就发展起来了。
据了解,袁少敏先后被省委授予2011—2012年“优秀党务工作者”、湖北省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先进个人、全国最美基层干部、全国劳动模范 、“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 、“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等光荣称号,“袁少敏工作法”更是在全国推广。
(记者:熊庆勇、马晶 编辑:彭丽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