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汉川说水产养殖,就必须有咱们的小龙虾。这个季节,小龙虾成了人们争相品尝的“小鲜肉”,火热的消费市场,既让小龙虾坐稳“网红”地位,也让水产人“累在其中乐在其中”。
150亩的虾塘,放眼望去,水面清澈见底,作为90后的“塘主”,李密养虾已经有一本账了。
汉川市虾乡蟹谷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李密
(到)目前为止,我的第一批虾已经出完了,我现在又重新投了苗,第一批虾我已经赚了九十多万了。今年第四年,才有那种养殖成功了的感觉,那种喜悦之情就像真正电视里看到的说丰收的喜悦,但我现在才能体会到。
因家庭贫困,李密高中毕业后就到外地打拼,从车间到电商,凭借敏锐的头脑,他赚到了第一桶金,本该继续前行的他毅然改变策略,走了一条多数年轻人都不愿走的路---水产养殖。
汉川市虾乡蟹谷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李密
我在回乡创业之前在深圳已经打了四年工了,在16年正式开始养殖的,那年是一个偶然的机会,通过义工联结识了我们汉川水产养殖的朋友,通过多番了解之后,我就萌生了养殖小龙虾的念头,到目前为止已经四年了。
说干就干,李密请来有水产养殖经验的朋友帮忙,无论是选址还是养殖技术,这对从未下地干过农活的李密来说都是一项挑战。
汉川市虾乡蟹谷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李密
当时是朋友们陪我一起来看的,他们说不建议我来这里,他们告诉我说前面好几拨人都是亏本了回家了,不干了,说这里水不好,土壤没有肥,面积又大,不便于管理,他们都不赞成我在这里。
面对朋友的苦口婆心,养殖心切的李密还是选择了这片虾塘,开启自己的养殖之路。
汉川市虾乡蟹谷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李密
既然我已经签了,已经签了这个合同,把这里拿下来了,那我就一条路坚持下来,走到底呀。
“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这句话与其说让李密深有体会,不如说是刻骨铭心,因为他不仅为此赔了钱,就连准备的婚房也搭了进去。
汉川市虾乡蟹谷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李密
第一年我亏了两百万,家里面不管怎么样都还支持我,问我是怎么想的,养还是不养,当时我就想,作为农业,它不是赚快钱,它是持续长久的,只要你掌握了技术,那你是可以做一辈子的,做到八十岁,只要你有力气还能干,一样的可以。我就看到了这个持续性,和家里说,接着养。为了继续,家里把房子都卖了,然后第二年接着养
好好总结前期的养殖经验和教训!李密吃住在虾塘边,他请来专家,想尽各种办法调水质,养肥水土,通过坚持不懈地努力,他养的虾逐渐有了起色。
汉川市虾乡蟹谷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李密
好在第一年吃亏上当,第二年勉勉强强保了本,第三年就有了小盈利,虽然说遇到了疫情,遇到了洪水,通过各方的救助,政府的帮忙,我们还是有盈利的。去年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都让我看到了希望,我们冬天的时候就实现了冬季出虾的养殖模式,非常成功。
大丰收的喜悦让李密眉开眼笑,当问到小龙虾养殖的效果时,他带着记者坐上渔船,用地笼抓了几只虾,个头都比较大,品相又好。他告诉我们,汉川虾的特点就是背红、白底、红爪。
李密喜欢动脑筋,他想充分利用本地特色资源,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建立“立体”生态养殖模式,把多项效益和多种经营项目有机结合在一起。
2018年8月,他成立了汉川市虾乡蟹谷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现有社员36位,养殖总水面超过3000亩。看到合作社的效益好,越来越多的养殖户也纷纷加入合作社,共同发展。
汉川市虾乡蟹谷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社员 周虎松:
我看到他们合作社的技术和质量都不错,我就加入了这个合作社,加入之后我的质量和技术都有了保障,产量也增高了。
随着品质越来越好,效益也有保障,汉川小龙虾养殖已遍地开花。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我市放养水面32.74万亩,预计水产品产量15.4万吨,总产值48亿元。小龙虾养殖,成了我市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之一。
(来源:汉川融媒体中心 编辑:陆梦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