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2021中国城管文化(武汉)高峰论坛在武昌理工学院学术交流中心举行。会上,全国高校首个“城市管理文化研究院”正式揭牌,落户武昌理工学院。
如何利用信息化满足更优的城市公共服务管理水平?新时代科学技术智能化发展为城市管理提供了哪些可实践的发展思路和管理途径?如何利用科技网络实现智慧城市管理的健康合理发展?如何探索城市管理文化模式与实施路径?如何看待城市管理执法人员在职培训的必要性和现实性?与会专家分别作了精辟论述。原国家文化部部长、中国作家协会名誉主席、人民艺术家王蒙对此次论坛发来贺信。中国诗歌学会会长、著名诗人杨克,省文联主席刘醒龙,中国作协社会联络部副主任、作家李晓东,湖北省委党校副校长张继久,武汉市城管委原副主任、中国环境卫生协会原副理事长朱建华等专家出席论坛并对城管文化进行解读。
王蒙表示,城市管理文化近年来在中国受到了广泛的重视,越来越多的城市管理工作者以及所在系统都越发沉浸于更加符合我国新时代标准的城市文化。他希望通过与各方城管工作者合作交流,博采各种管理之长,推动建设一个健康发展、文明和谐的城市文明。
刘醒龙说,希望各位专家、学者开出行之有效的药方,“厘清”在城管文化建设和城市管理中的认识,从而不断丰富城管文化发展的内涵,拓宽发展思路。他认为,武昌理工学院成立城市管理文化研究院是一大创新,将为当代中国城市管文化的飞跃提升贡献自己的力量。
“城市是人民的,城市建设要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人民群众生活更幸福。金杯银杯不如群众口碑,群众说好才是真的好。”朱建华表示,武昌理工学院城市管理文化研究院积极推动城市管理文化的发展建设,以研究城管文化为宗旨,推进在执法培训、智能信息化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等领域的合作,必将对现代城市管理工作带来深远的影响。
武汉市城市管理督查总队总队长王春生说,建设一座城市并不难, 而要管理好一座城市决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城市管理文化研究院的成立和城管文化的提出,它是武汉市城管革命的综合成果,是武汉市城管战线的一个改革创新标志,这需要政府、学校以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和支持,以城管文化研究为中心,研究发掘、促进交流、应用实践城管文化为己任,主动回应社会与市场需求,努力实现城市管理文化新发展格局的新探索。通过实践和创新为城市管理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
“城市管理文化研究院是一个以弘扬发展城管文化,研究城管文化为宗旨的学术培训教学三位一体的校企合作机构。”武昌理工学院党委书记汪继平介绍,城市管理文化研究院是根据教育部提出的各高校按照立足创新、提高质量、增强能力、服务国家与社会的总体要求,为了更好发挥武昌理工学院办学资源优势,有效利用智能建造学院的人才优势和平台优势,进一步推进城市管理文化研究院与省住建厅、武汉市城市管理执法委员会在执法培训、智能信息化技术等领域的合作,引进产学研课题,更好的服务于学校、城市治理、企事业单位和地方政府各部门的新建学院。
根据计划,该校城市管理文化研究院将组织开展城市管理文化发展系列研究;携手武汉市城市管理执法委员会及相关职能部门,在武昌理工学院举办全国城管系统在职干部教育培训;策划编撰中国城市管理文化系列教材;2021年秋季,在学校相关院系开设城市管理文化选修课程;经教育厅批准,从2021年秋季开始,招收智能城市管理技术专业专科生100名,开设城市管理文化、城市规划、城市数字化管理等核心课程,成立智能城市管理系,2021年8月份招录本专业学生,9月份正式入学教育。
“这是全国高校首个‘城市管理文化研究院’,开设的智能城市管理技术专业也是湖北省高校首批。”武昌理工学院城市管理文化研究院院长范汉斌介绍,成立研究院旨在聚焦新时代城市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城市管理文化如何发展的重大问题;积极与武汉市城市管理执法委员会在城市管理文化发展领域的合作,引进产学研纵横向课题;为今后在校学生的实习实训及择业就业做好铺垫基础工作;以扎实有力的成果服务于学生、学校和地方政府职能部门。
本次中国城管文化高峰论坛由武汉市城市管理委员会主办,武昌理工学院城市管理文化研究院承办。论坛主题为:城市化·智能化·国际化。论坛重点研究城市管理领域的新问题、新现象,进一步提高城市管理文化研究水平,加强校地合作交流,共同探讨如何适应新时代发展,充分利用科技智能化发展来提升城市管理文化等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
来源:长江云
编辑:孙亚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