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病魔抗争16年,他以这样的方式回报社会……

05-27 21:42  

5月26日上午,苏州大学附属理想眼科医院传来好消息,医院成功实行了两场角膜移植手术,意味着两个年轻人重获光明。而角膜捐赠者周海涛,是一名22岁的渐冻症患者。

22岁渐冻症小伙

捐献角膜和器官

两小伙重获光明

5月25日,19岁的小陈和27岁的小郭,先后在苏州大学附属理想眼科医院接受了角膜移植手术。26日上午,经过医生检查,确认两人手术成功。

苏州大学附属理想眼科医院眼表与角膜科主任赵庆亮介绍,手术成功的关键在于供体比较年轻,提供的角膜比较健康。同时,两位患者的病变没有侵入角膜内壁细胞层,所以未来发生排异的几率很低,角膜可以使用终生。

得知手术成功消息,两人的第一反应,都是感谢捐助者——22岁的渐冻症患者周海涛。5月17日,周海涛突然呼吸心跳停止,在19日被宣布脑死亡。悲痛之际,父母决定完成他的心愿——捐献全部角膜和器官。

“他的意愿和愿望就是捐献。”捐献者周海涛的母亲张云霞告诉记者,周海涛曾安慰自己说,他不在了,眼睛可以让别人替他看,让父母不要难过。

爱的传递:

从“被帮助”到“帮助他人”

6岁时,周海涛被确诊患上“渐冻症”。当时,医生诊断他可能坚持不过18岁。

△小时候的周海涛

父亲患有小儿麻痹只能打零工,母亲又要24小时照顾他,周海涛的家庭陷入困境。好在,政府、企业和无数好心人伸出了援手,从医疗费到轮椅、制氧机,让海涛一路坚持下来。

2015年,周海涛身体状况越来越差。他主动提出,要加入遗体捐献志愿者队伍。周海涛的母亲张云霞说,儿子一路上受到这么多爱心人士的帮助,他看在眼里,就想着无论如何都要好好回报社会。如今,老两口商量,也要像儿子一样加入遗体捐献志愿者行列。

接受海涛角膜移植的小陈和小陶,在爱心感染下,也有了捐献的想法。小陈说,自己知道角膜来之不易,海涛愿意捐献给他,令他非常感动。未来,他也想向海涛一样,加入捐献者行列。小陶说,他感觉海涛的决定非常伟大,未来如果条件允许,他也会学习这种奉献精神。

医生表示,我国每年需要接受角膜移植的患者超过10万例,但手术量不到1万例,很多人在等待中失去了看到光明的机会。致敬那些无私的捐献者,愿光明永续!

出品:湖北日报融媒体中心

(来源:江苏新闻  编辑:汤静)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