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衢绘长卷美景入画来

06-19 07:31  

记者刘艳 通讯员李苏秦

夏山如碧,海天云蒸。澴川大地上,形若彩带的各级公路穿梭织网,一寸寸铺过乡间田野、织进碧水青山。一条条畅通舒适、美丽宜人的“风情走廊”串联起山林田湖,连接城镇乡村,以秀美姿态展现出美丽公路的“孝感样板”。

借景造景

提升公路颜值

漫步观音湖至双峰山旅游公路,路正道宽,干净整洁,道旁花木葱茏,彩蝶共舞……风光美如画卷,令人流连忘返。

这是2019年湖北省唯一一条“全国美丽乡村路”,也是我市路长制示范路之一。

2018年2月以来,我市在全省率先实施路长制。

按“五增五减”创建标准,扎实开展示范路环境综合、系统治理,高标准、高质量推进路长制示范路创建工作,以农旅融合示范公路创建串联乡村、联通旅游、贯通产业。

近年来,我市成功创建特色鲜明的路长制示范路14条,里程288公里。

各地彰显地域特色,在“借景”与“造景”上下功夫,在路景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见效上做大“文章”。

金岭旅游环线契合地域生态文化,按“一段一主题”分段打造。在道路两侧加入了文化内涵后,线路犹如一幅书画长卷,串起京港澳高速大悟收费站出口和金岭村。

春有花、夏有荫、秋有色、冬有绿。在“后运输时代”,公路本身也成为一处风景。

停车小憩应城市东马坊交通驿站,文化长廊、凉亭、花架、交通厕所、停车区……千竿竹绕墙,清风注回廊,别有一番意趣。车行至此,延伸的里程和开阔的视野里,流动的不只是风景,还有文化和思想。

安全、通达、净美。美丽公路刷“颜值”,也催热全域美丽经济。汤八线、小观线、双观线……一条条绵延的“高颜值”公路,正在实现从交通要道到旅游生态长廊的“转型”。

美美与共

打通发展命脉

修一条公路、添一道风景、美一群村落、兴一批产业、富一方百姓。

大悟以悟峰山农旅融合示范公路为主线,串联大界线、大别山红色旅游公路、孝感北—金岭旅游环线等重要交通干线,打造县域景区景点交通网络闭环,将宣化店中原突围旧址、金岭美丽乡村、三里茶叶公园、双桥花山等景点串珠成链。

原本“江湖之远”的偏僻乡村,因变身“通衢”之地而实现涅槃。养在深闺人未识的“桃花源”,也因一条条美丽公路而撩起面纱,成为惊艳的山水画廊。

公路,不仅让当地农民走得稳、走得安,让各地游客进得来、留得住。便捷的交通为景点输送源源不断的游客,让当地农民顺利吃上“旅游饭”。路网通达更是致富底气。昔日羊肠小道,如今平坦如砥。美丽公路通衢八方,带来内融外联的机遇,打通区域发展“任督二脉”。

大道纵横,淌金流银。一条条似银龙飞舞的公路,与地方景色共融共生的同时,还能兴业富民“拼实力”。

美丽公路+扶贫:示范路也是扶贫路,观双线带动贫困村龙泉村苗木经销和沿线民宿旅游业发展;

美丽公路+新型工业:正在建设的马北线实施道路配套工程,为新型城镇化和产业集聚区以及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重点功能片区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美丽公路+特色农业:安赵线打通运输通道,促进洑水瓜果、吉阳大蒜等特色农业发展……

“因路而美、因路而富”的故事在澴川各地持续上演。

美丽公路

激荡发展动能

重要情况亲自调研、重点工作亲自部署、重大方案亲自把关、关键环节亲自协调。三年多来,市委市政府领导实地调研督办路长制示范路,带动各级路长担当作为。

全市市县乡村四级联动、责任一体,着力构建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的公路管养新机制。

四级联动见路长、“五化”管理抓落实,市、县、乡三级工作方案和配套制度全出台,路长制体系全覆盖。

一条条美丽公路带来的,不仅是生态环境优势,更是高质量发展动能。

今年,我市进一步深化路长制,紧密结合“十四五”综合交通规划,创示范、树亮点、强服务、促融合,提升路长制示范路的示范效应、规模效应,打造内联外畅、路景相融的县域小循环、市域大循环公路网。

持续创新“公路+”模式,促进沿线特色经济、乡村旅游、历史人文等融合发展;创新实施“交通+”战略,聚焦产业调整、经济转型和乡村振兴等重点工作,服务发展,优化功能,为孝感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交通保障。

2021年至2025年,我市规划创建路长制示范路36条、723公里,投资总规模20.3亿。国省道里程为682.8公里、占比达94.4%。

未来,这一条条交通动脉,将为孝感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澎湃动力。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