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运铎负责研制的枪榴弹筒。(湖北省博物馆供图)
在湖北省博物馆的《荆楚百年英杰》展上,有一枚略带锈蚀的枪榴弹筒,看似“其貌不扬”,却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奇功。它的设计者叫吴运铎,是我国军工史上的传奇英雄,被周恩来总理称为“中国的保尔·柯察金”。
吴运铎,武汉蔡甸人,生于江西萍乡。1931年随家迁到黄石,不久进矿山当机电工人。1938年参加新四军,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在华中抗日根据地和东北解放区从事军工生产,先后担任兵工厂技术员、副厂长、厂长。
7月14日,省博物馆讲解员刘晓琪向湖北日报全媒记者介绍,1942年中国南方陆路补给线被日军掐断,抗日军民陷入严重困境。当时新四军的武器极为落后,战士们攻打敌人的碉堡,只能用炸药包、手榴弹去以命相搏,造成了极大的牺牲。1943年初,上级决定必须研制出一种威力更大、射程更远的单兵新武器,而这项艰巨的任务由吴运铎来主持完成,那年他还不满26岁。
1943年的新四军兵工厂,没有材料,没有机器,也没有工具,要研制新武器极其不易。吴运铎为此冥思苦想,一次他看到一篇介绍枪榴弹的文章,顿时眼前一亮。文章称,枪榴弹是利用步枪发射的小型炮弹。这唯一的信息让吴运铎深受启发,决定立即试制这种武器。
为此,吴运铎收集了敌人的掷榴筒和各种大小炮弹进行研究。长凳子、矮凳子、木桩、木板、石墨都变成了制造设备,从想方案、设计制作到试验改造,一刻也不敢松懈。为解决射程问题,他来到装备车间,把子弹里的火药倒出研磨加细,以充分发挥火药的威力。历经几十次舍生忘死的试验,枪榴弹终于研制成功。这种新武器实现了“枪变炮”,使用时,将枪榴弹发射筒像上刺刀一样卡在步枪的枪口上,就可将类似迫击炮弹的枪榴弹发射出去,大大提高了部队战斗力。
为研制部队急需的武器弹药,吴运铎曾多次负伤,一条腿和四根手指被炸断,一只眼睛被炸瞎,全身伤痕200余处。在身体严重残疾的情况下,他仍以顽强的毅力,为崇高理想而不懈奋斗,成为我国军工史上的传奇英雄。在一次手术中,由于他全身是伤,无法施行局部麻醉,全身麻醉又怕苏醒不了,医生只好硬着心肠做手术,吴运铎咬紧牙关,竭力不叫出声来。
治疗期间,吴运铎阅读苏联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从中受到鼓舞和激励。当他能下地时,便请示领导买来化学药品和仪器,把病房变成实验室。后来,吴运铎把这些经历写成自传体小说《把一切献给党》,曾激励鼓舞了几代读者。这部小说在我国多次再版,被译成七种文字在海外广为流传。正如吴运铎在书中写的:“把我们的力量、我们的智慧、我们的生命、我们的一切,都交给祖国,交给人民,交给党!”他无私奉献、不知疲倦、不畏艰险的精神感动了无数读者。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吴运铎主持多项兵器科研工作,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军工人才,为国防现代化和改善部队装备作出了重要贡献。离休后,吴运铎在青少年教育和残疾人帮扶事业上投入大量心血,拖着残弱的身子,到机关、工厂、学校等地作报告上千次。
1951年9月30日,吴运铎作为特邀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到北京参加国庆观礼。在当晚的宴会上,周恩来总理握着吴运铎的手,称他是“中国的保尔·柯察金”。
(来源:湖北日报 实习编辑:彭伊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