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由湖北省公安厅提供
暑期来临,又到了溺水易发、多发季。哪些水域最易发生溺水?哪些人群发生溺水的比例最高?7月15日,湖北省公安厅梳理2019年至2021年6月全省溺水接报警情(意外类),用大数据分析为群众提出针对性防范建议。
溺水警情7月8月最多
从发生时间来看,湖北的溺水警情主要集中在5、6、7、8四个月份。2019、2020年,这四个月的溺水警情分别占溺水总警情数的59.7%、55.5%。从趋势来看,溺水警情从5月开始明显增加,在7、8月达到顶峰,随后大幅度回落。
分析得知,夏季因气温升高,市民频繁“入”水,而这段时期恰逢汛期,降雨量大,自然水域不确定因素陡增,应予重点防范。
警方提示:夏季是溺水高发期,无论是主动亲水玩耍,还是靠近水域劳作、垂钓或途经水域,均应提高警惕。暑期家长要重点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教育、看管,严禁未成年人单独或结伴到自然水域戏水。
自然水域溺水占比近九成
从发生水域来看,河流、鱼塘、湖泊三大水域发生的溺水警情数占比近九成。数据显示,自然水域发生的溺水警情占绝大多数,但游泳池等场所也并非绝对安全。
警方提示:自然水域危险性较高,不建议在自然水域戏水。如确要亲水玩耍,务必要有会游泳的家长、亲友结伴陪同。无论是否会游泳,下水前均应备好救生圈、救生衣等装备,以便发生意外能及时施救。
“老小”是溺水高发人群
数据表明,10至20岁、60至70岁两个年龄段溺水占比最高,“老”“小”成为溺水高发人群。其中,10至20岁年龄段的溺水警情,多为学龄青少年前往自然水域戏水时发生;60至70岁年龄段的溺水警情,多为智力障碍或患有阿尔兹海默症等相关疾病的老年人,因失足意外落水。
警方提示:青少年(学生)、老人是最易发生溺水的两类人群,临江、临湖、临水等地区,要重点加强对上述两类人员的提醒、约束。青少年在发现有人溺水时,建议就近寻找工具(抛绳、抛救生圈等)救援,不要轻易下水施救,避免进一步扩大伤亡后果。
发生溺水意外有四大原因
从发生原因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类(排名不分先后):戏水时发生意外、水域附近玩耍或路过时发生意外、钓鱼时发生意外、工作劳作时发生意外。
警方提示:农村地区,尤其是居住地附近邻水的家庭,要加强对家中儿童和老人的看管。老人有智力障碍的,要尽量确保其在家人视线之内。靠近水域垂钓、劳作时,应提高警惕,加强防护。不少堰塘、堤坝的入水边缘湿滑、坡陡,一旦落水,即便会游泳也很难凭借一己之力重新上岸,危险度极高。
(来源:楚天都市报 实习编辑:彭伊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