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时节,荡舟朱湖湿地公园。九沟十八汊,荷叶田田,芦苇轻摇,白鹭翩然。好一派风光!
开船的池桃清,系菱角湖生产队原党支部书记。64岁的他说,眼前的美景在几十年前是另一副模样。
朱湖,为古云梦泽遗存地。府河、沦河如两条彩练,自西向东泽被全境。“听父辈讲,1959年以前,朱湖是一片汪洋。1959年,府河改道,朱湖农场成立,围湖造田兴起。到上世纪70年代,已看不到湖了。”
湖面变农田,部分低洼区屡受水患。朱湖群众强烈要求退田还湖。
2013年起,朱湖在地势最低的菱角湖区域退田还湖、退耕还湿,恢复湿地4980亩。
湿地建设悄然破题。经5年生态修复与保育,2018年12月,朱湖湿地公园获验收进入“国家队”。
退田还湖,农户收入如何?
“田地流转后,农场以每年800元/亩的标准,给我们发生活费。我家有20亩地。我在公园开船,月收入1800元。”池桃清表示,收入比纯种田高好几倍。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烟波浩渺下,彰显出湿地保护的“朱湖智慧”。
荷花大幅减少,一些水草不见踪影。啥原因呢?
“一是藕莲自然生长退化,二是水深淹了水草,三是鱼类过多啃食水草。”公园管理处办公室主任万清平分析。
如何解决?适度调节水量、控制鱼类无序繁衍。
朱湖湿地崇尚自然的生态理念,自然恢复辅以适度的人工干预,修补生态链条,恢复湿地生态多样性。
朱湖恢复古代生态圩田,被认为是华中地区湿地公园建设的一大创举。
公园巧妙地把本土经济植物、观赏植物、食用植物、药用植物、纺织用材料植物引入圩田,建立微小湿地群500多个。
“公园主要由河流湿地、沼泽湿地、人工湿地3大类型组成,涵盖永久性河流、草本沼泽、库塘、输水河、稻田5大主体。规划总面积5156公顷,现有湿地面积3751.9公顷、湿地率72.77%。”万清平介绍。
大湿地套小湿地、小生境提升大环境。400多种动植物物竞天择,10万只野鸟自由翔集。
春赏百花,夏看荷叶,秋遇芦花,冬悟鸟鸣。四季皆景。人让水让出自然和谐,水利人利于产业转型。产业更“绿色”。
依托湿地公园,朱湖将湿地经济发展定位在培育名优产品、开拓特色经济、保护生态环境、推进农旅融合等上,形成了5万亩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朱湖糯米”种植基地、1.2万亩生态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2万亩优质高效花卉苗木产业基地。年接待游客32万人次。
“枫边鸟度千云障,柳外渔归月一船”。水墨朱湖,古韵犹存。通过恢复湿地、修复生态、妆点家园,朱湖今朝更好看。
(来源:孝感日报 实习编辑:郑思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