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感日报记者黄佐君 通讯员高巧燕
从孝感向东北,车行约30分钟,环境优美的卓尔小镇·桃花驿跃入眼帘。流水潺潺,绿树成荫。7月21日,景区游客中心旁的小卖部里,73岁的刘小凤正在分拣新采集的桃胶。
“‘卓尔’没来时桃胶不值钱。从树上扒下来,好的差的混一起,裹着树皮草渣卖,最多5块一斤。”刘小凤笑着扳手指算账:“哪像现在,学会了分拣、分级,品相好的一斤能卖到80块!”
2013年,卓尔集团入驻杨店,打造卓尔小镇·桃花驿特色小镇,聚合现代农业、文化创意、旅游度假、医养健康等多种业态,推动农文旅养融合发展。
8年来,卓尔小镇·桃花驿改造杨店镇解放社区的周家楼、张家湾、东方一村等6个村的村居环境,建成循环道路、小镇会客厅、文化广场、田园度假区、水蜜桃示范基地、有机香稻试验基地等基础设施和项目,先后举办了桃花文化旅游节、大地丰收祭、大国中国节、非遗文化大赏等文化活动。
通过深度挖掘农产品潜力、实施旅游“后备箱”工程,卓尔让当地桃子、土鸡蛋、时蔬、桃胶等特色农产品搭上文旅快车,走向更广阔市场。
带动杨店经济发展同时,卓尔也潜移默化改变当地农人的经营理念和思想:他们从一味追求农产品产量,到有样学样打造精品;从大嗓门“聒噪式”营销,到懂得穿着体面、委婉推销;从一根扁担一个摊,到依托卓尔智联生态圈,发展农产品电商。
刘小凤原是国营孝感市园艺场工人,做过几次大手术不能干重活,大儿子孙辉中风也无法外出务工。
土地流转给卓尔后,刘小凤家“一地生三金”:拿土地流转费,每亩每年赚400多元;大儿子和儿媳分别在桃花驿做保安和服务员,人均每月工资2500元左右;老伴孙建成每年采收200多斤桃胶,仅此一项收入超万元。
桃花驿还把小镇会客厅打造成集游客接待中心、乡村振兴研究社于一体的“乡村振兴课堂”。搭建新农人技能提升、新农村产业升级培训平台,吸引武汉大学等高校的50多位专家学者、10多家不同领域的企业和机构组团入驻,围绕乡村振兴课题,形成了独特的小镇人才圈。
桃花驿农业项目负责人张保磊表示,还会建设轻型飞行中心、文旅创新区等。一方面,加紧完善功能分区,深化农文旅养产业发展;另一方面继续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希望能形成‘虹吸’效应,为杨店镇带来人才、土地、资金、产业的要素汇聚和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