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日上午,扬州市召开第九场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扬州市卫健委副主任王劲松介,8月6日0-24时,全市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52例。截至目前,全市累计报告本土确诊病例272例(其中轻型74例,普通型177例,重型17例,危重型4例)。
截至目前,扬州市共有高风险地区1个,中风险地区70个。
扬州主城区第三轮核酸检测筛查出13例阳性,已启动第四轮
扬州市卫健委副主任王劲松介绍,扬州市主城区第三轮全员核酸检测筛查出阳性感染者13人。目前,扬州已经启动主城区第四轮大规模核酸检测。
王劲松介绍,截至8月7日上午7时,扬州市主城区第三轮全员核酸检测累计采样151.97万人,完成检测151.70万人,共筛查出阳性感染者13人。
8月7日上午9时,扬州市又启动了主城区第四轮大规模核酸检测,迅速查清并阻断新冠肺炎传播链条,切实保障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扬州已协调5家省管医院14支共千余人医疗队待命
扬州市卫健委副主任王劲松介绍,根据患者病情救治需要,对支援扬州市后备医疗队结构进行调整,优先选派有支援武汉经验的医护人员调整充实至后备医疗队中。扬州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疗队73人已进驻隔离病区。协调5家省管医院的重症医学、呼吸科、感染科等专业医师和护士组成14支共1000余人的医疗队待命,其中整建制接管病区医疗队9支,重症医疗队5支。8月6日,苏州大学附属医院、江苏大学附属医院各1支整建制普通医疗队(每支队伍包括医师14人、护士58人,共72人)已抵达扬州,随时待命进驻扬州市三院支援开展医疗救治工作。
同时,印发核酸采样点、医学隔离点和医疗机构预防感染工作要求,规范采样点、隔离点医务人员感染防控工作。抽调院感和卫生监督员分3组,参与省感染防控督导组对隔离点和医疗机构进行督导检查。组织全市隔离医学观察场所相关人员参加全省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场所管理工作培训,学习贯彻《隔离酒店管理“问与答”》工作指南,进一步提升全市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场所规范设置及科学管理、个人防护、消防安全和心理健康服务能力和水平。
扬州经开区:居民下午下单,次日上午就能收到物资
扬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侯承海介绍,目前该区成立物资保障组,专门建立隔离小区物资保障队伍,为居民提供订单服务,保障隔离小区供应。
据侯承海介绍,扬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专门建立了防控封闭小区(楼栋管理)工作专班,强化小区管控。
对于封闭小区,关闭了小区内所有餐饮、商铺、群众性健身文化活动场所等公共区域。安装了门磁系统,确保小区群众“足不出户”。及时组织清运小区生活垃圾和废料,定时开展消毒。并有序组织小区居民开展核酸检测,协助居民做好个人每日健康检测报告。
同时,该区落实楼栋管理服务责任,组建了166人(区116人,市50人)的志愿者队伍,为居家群众提供配送服务。对于病人、孕产妇、残疾人、独居老人、低保特困等人群的特殊需求进行重点关注,做到有求必应。该区还建立了封闭管理小区微信群,及时搜集和回应群众诉求,消除群众忧虑,引导群众响应、支持和参与封闭管理。
对于封控小区,严格实行一个小区(村)一个出口,对居民出行实行“两码两证”管理,每户每天只允许一个人凭借“两码两证”出入一次,购买生活必需品。“两码”是指健康码和行程码,“两证”是指出入证和48小时内有效核酸检测证明。同时以网格为单位,组织党员干部和楼栋长参与服务,及时回应居民需求,解决居民的实际困难。
据侯承海介绍,疫情刚发生时,全区8家农贸市场、4家大型超市、29家中型超市,不同程度出现了居民抢购和米、蛋、蔬菜等生活物资短缺的情况。该区迅速对接物资供给上级机构,加大物资配比力度,保证充足供应。同时,迅速打通疫情期间物资运输通道,短时间迅速补充货源,确保米、油、面、鸡蛋、猪肉、牛奶以及蔬菜等生活物资供应。目前,各大农贸市场和超市,总体存量充足、货源稳定、价格平稳。
为保障隔离小区供应,该区成立物资保障组,专门建立隔离小区物资保障队伍。通过比货比价,遴选生活物资供应商,推出供应套餐,由居民自主选择。居民当天下午4时下单,由社区工作人员汇总,供应商在第二天上午9时送达,再由志愿者根据订单送货上门。目前,该区将区内4家养老机构也纳入了订单服务范围。
采样前30分钟不要吸烟、喝酒、嚼口香糖,可能会白做
苏北人民医院感染管理科乔继红提醒市民,为了避免影响检测结果,采样前30分钟不要吸烟、喝酒或嚼口香糖。
新冠病毒的感染具有一定隐蔽性,开展大规模全员核酸检测,能够“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这样能够精准及时发现感染者,降低传播风险,保护易感人群。
市民做核酸采样要注意,出门前带好身份证,戴好口罩。步行、骑行或乘坐私家车前往,不乘用公共交通工具。到达采样点后有序排队,保持1米以上距离;全程戴好口罩,不与人交谈,并配合现场工作人员指导。
乔继红提醒,为避免咽拭子采样时刺激发生呕吐,采样前2小时请不要进食。为避免影响检测结果,采样前30分钟请不要吸烟、喝酒或嚼口香糖。同时,为降低感染风险,建议所有检测者最好准备一只备用口罩。
采集咽拭子时尽量放松,头后仰,深呼吸,张口发出“啊”音。特别注意,不要对着医护人员或其他人咳嗽、打喷嚏等。采集后换戴备用口罩,将废弃口罩投入指定垃圾桶内,立即离开采样点,避免在采集点周围吐痰、呕吐。
乔继红提醒,现在正值酷暑,天气炎热,市民朋友还要注意及时补充水份,不应等到口渴才喝水,少量多次,不饮用含酒精或大量糖分的饮料。外出时要提前规划好行程,避开正午时段外出,准备遮阳帽、太阳伞、防晒霜等。
分餐、保持1-2米距离,居家家庭成员间也要注意隔离
苏北人民医院感染管理科乔继红提醒市民,家庭成员居家期间最好也要注意保持安全距离,至少间隔1-2米进行交流。
“现在是夏季的高温时期,市民在家都会开空调,建议不要长时间开空调,一天要开窗通风至少三次,每次时间不少于30分钟。”乔继红建议在居家期间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开窗通风。在目前这样的疫情形势下,有条件的家庭可以对室内环境消毒。但在使用紫外线灯消杀时,一定要在没有人的情况下进行,以防灼伤眼睛和皮肤。房间挨个消毒之后再开窗通风,这样效果会比较好。
市民外出回家后要进行手消毒,可以在家里准备一些消毒制剂,如有杀菌功能的洗衣液、洗手液、手消毒剂等。进家门要换鞋,外穿的鞋放在门口。对于家中高频接触的环境表面,如门把手、桌面、椅子、凳子、马桶等,每天消毒1-2次,可以使用含60%以上酒精成分的消毒剂或含氯制剂进行擦拭。家庭成员居家期间最好也要注意保持安全距离,至少间隔1-2米进行交流。最好实行分餐制,如果做不到,就要使用公筷就餐。
市民在进行个人防护的同时,要做好个人健康监测。建议每天至少要测量两次体温,如有异常,要及时向社区的工作人员进行报备。如果一旦出现咳嗽、发烧、腹泻、味觉嗅觉减退等症状,更要第一时间向社区工作人员反映,然后由社区的工作人员安排到就近医疗机构的发热门诊进行就诊。
乔继红呼吁市民非必要不出门,出家门一定要戴好口罩。建议使用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使用时间是4小时,如果口罩被污染了,比如喷溅或者潮湿了,要及时更换。不要把口鼻露出来,不要在中途随意取下或将口罩拉到下巴处,只有正确的佩戴方式才能起到防护效果。
(来源:现代快报+/ZAKER南京 编辑:汤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