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就山水人城和谐相融新画卷

09-18 07:49   孝感日报   黄华, 焦琛, 朱明, 田源

记者黄华  通讯员  焦琛  朱明  田源

今年8月,在苍翠连绵的塞罕坝机械林场,习近平总书记称赞“我国人工林面积世界第一,这是非常伟大的成绩。”考察途中的“绿色足迹”寄寓着习近平总书记引领美丽中国建设的长远擘画与深刻思考。

市委六届十二次全会提出,打造全省生态良好绿色发展的孝感样板。立足湖北省打造中部绿色崛起先行区定位,结合孝感实际,持续做好生态修复、环境保护、绿色发展“三篇文章”,优化生态功能分区,提升环境承受能力,让澴川大地空气常新、绿水常流、青山常在。

建设全省生态良好绿色发展的孝感样板,孝感有底气,有信心。

天高云淡,秋高气爽。漫步在风景如画的澴川公园,看绿草如茵,闻花香芬芳,感受一湾碧水带来的阵阵清凉。

“老澴河改造得确实好,以前我们住在河两岸的人四季都不敢开窗户,现在河水清了,住进了电梯房,政府真是为我们办了件大好事啊!”正在散步的附近居民交口称赞。

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全长8.6公里的老澴河,是孝感的母亲河,它见证了一个城市的变迁。“日有千人拱手,夜有万盏渔火”是昔日繁华的写照。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老澴河常年接纳城区排污,水体发黑、发臭,两岸百姓难以安居。

以人民为本,以发展为要。2017年11月20日,市委、市政府召开老澴河综合治理动员大会,宣布重大民生工程——老澴河综合治理建设工程正式启动。

民生保障的力度,是老澴河综合治理的首位度。5年,155亿元,大手笔治理老澴河。根据规划,棚户区改造建设9个还建安置区,128栋房屋。雨污分流改造及配套道路、管网建设亦同步推进。

“这场硬仗,事关当前,功在千秋。市委、市政府密集调研、督办,加快修复了老澴河生态环境。”老澴河征迁指挥部书院街道城西、汪窖片区指挥长余志强表示,老澴河综合治理工程已成为惠民利民的治污工程、安居工程、民心工程,有力推动了孝感高质量发展。

系统性治理,向群众交出一份满意答卷。老澴河综合治理,是我市打造生态良好绿色发展的一个缩影。

乡镇生活污水治理,事关城乡居民生活质量。从2017年2月开始,我市全面推进此项工作,以县域为单元,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厂网一体、建管一体”原则,项目覆盖城区外所有乡镇场办。

截至目前,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全市新改建污水处理项目96个,其中厂网一体项目92个(污水厂95座,其中大悟彭店乡3座、应城东马坊2座)、进入城市污水厂管网项目4个(孝南三汊镇、应城黄滩镇、大悟阳平镇、高店乡)。污水厂总规模19.78万吨/日,主支管网建成总长度1032公里。污水处理覆盖总户数21万余户,覆盖人口近80万人。

骄人成绩,全省瞩目。省住建厅2018年、2019年先后在汉川市、应城市召开现场推进会,应城市在全省“四个三”重大生态建设推进会上交流,市住建局也在省住建厅工作会议上交流发言,省政府大督查连续2年排名第二。

修复水生态,擦除城市“污点”。

2019年,我市上报2018年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问题整改中央预算内专项项目2个,2020年上报2020年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问题整改第二批中央预算内专项项目4个,共争取中、省预算内支持资金1.35亿元。

截至目前,全市754个长江(汉江)入河排污口,已完成分类547个、拟竖标牌14个、可监测263个,已完成整治18个,已取缔15个,已完成工程整治3个。

持续发力,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2021年1-8月,孝感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09天,优良率86%,PM10平均浓度56ug/m3,PM2.5平均浓度为31ug/m3;全市纳入国家考核的13个地表水断面,累计水质优良断面11个,水质优良断面比例为84.6%,无劣Ⅴ类断面,10个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稳定达标,达标率为100%;全市土壤环境质量总体安全可控,重金属减排、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均完成省定目标。

"五城同创",生态文明先行。

我市成立工作专班,制订了生态文明示范创建3年行动计划和年度工作方案,启动了生态文明示范市创建重点工作。

2021年1月,我市13个乡镇和49个村分别被省环委会办公室命名为省级生态乡镇和省级生态村。

谋定而动,行且坚毅。

今年8月上旬,由市生态环境局牵头,召开部门、企业、地方沟通座谈会,听取对我市碳达峰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制定出《孝感市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编制计划》。

根据计划,我市将于2022年6月完成《孝感市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编制工作。

坚持绿色发展,以创新思维探索长效机制,以统筹治理提升城市品位,以百姓幸福为发展的终极要义。良好的生态成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一幅山水人城和谐相融的新画卷正在澴川大地徐徐展开。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