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届全国学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创客、人工智能、机器人项目全国交流活动于日前通过线上方式,进行了比拼。9月22日,记者从市装备站获悉,经过层层选拔,孝感市3支队伍代表湖北省参加此次全国交流活动,在湖北省电化教育馆选派专家的线上培训、指导下,孝感市丹阳中学学生陈振宇获得初中组飞行机器人项目交流证书、孝感市文昌中学学生袁李哲获得初中组轮式机器人项目“创新之星”、孝感市文昌中学学生刘立轩和杨子午获得初中组人工智能项目参与证书。
孝感市丹阳中学自2017年参加学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以来,今年首次进入国赛。在湖北省国赛队伍选拔赛现场,该校学生陈振宇凭借过硬的编程技术和无人机知识,脱颖而出,获得了代表全省参与无人机项目的机会(全省仅2支初中组代表队)。指导老师左宛玉利用暑假时间,带着陈振宇进行无人机的改造和调试。经过上百次的视频拍摄,最终拍摄出了完美的飞行任务视频。
机器人项目一直是孝感市文昌中学的强项。孝感市文昌中学学生袁李哲从小就喜爱机器人项目,有着过硬的编程功底以及动手操作能力,被市文昌中学选派参加湖北省国赛遴选活动,并获得省评委专家的一致推荐,代表湖北省参加全国轮式机器人项目初中组的比赛。袁李哲利用暑假时间,对机器人的外观以及抓取的设备进行了改进和调试,最终在线上决赛时,力压其他选手,获得“创新之星”。
孝感市文昌中学学生刘立轩和杨子午是首次参加人工智能项目。人工智能项目训练难度大,对算法要求以及场景搭建都有要求,刘立轩和杨子午克服困难,利用暑假时间在学校进行训练,拍摄参赛视频,最终获得全国参与证书。
全国学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前身为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至今已举办22届,是教育部中央电化教育馆举办的大型活动,活动主题是“实践、探索与创新”,旨在丰富学生学习生活,在创新、分享过程中锻炼学生的劳动实践能力,培养探究精神,激发创新热情,提升信息素养,落实“五育并举”要求,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项目分为“数字创作”、“程序设计”、“创客”、“人工智能”、“机器人”五大类。据悉,此次机器人、创客、人工智能三大项目交流活动,全国共有875名学生参与,机器人项目共有19名学生获得“创新之星”,袁李哲便是其中之一。(来源:孝感市教育局 孝感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