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青春献给考古,把文物上交国家

©原创   11-02 15:53  

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是我省的“一号”工程,从丹江口水库清泉沟隧洞饮水,穿越襄阳市的老河口市、襄州区、枣阳市,随州市的随县、曾都区、广水市,终到孝感市的大悟县,工程线路总长269.67公里。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总投资180.57亿元,是2015年全国开工的27项重大水利建设项目中投资额度最大的重点工程,获“2015年度全国有影响力十大水利工程”。

根据《文物保护法》的有关规定,应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与管理局(筹)要求,并经省政府同意,2016年3月,湖北省文物局与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与管理局(筹)正式签订文物保护合同,由湖北省文物局组织实施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涉及的文物保护工作。

湖北省文物局高度重视该工程的文物保护工作,组织了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四川大学、南京大学、厦门大学、郑州大学、北京联合大学、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武汉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荆州博物馆等18家省内外专业考古研究机构、高校科研院所参与考古勘探与发掘工作。这是我省继三峡工程、南水北调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文物保护项目。

为配合做好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相关文物点的文物保护工作,孝感市博物馆按照省文物局统一安排部署,自6月中旬开始对河里杜家墓地进行考古勘探与发掘。考古工作队工作人员按照“战酷暑、保文物、利工程、益国家”的总体工作要求,严格按照《田野考古操作规程》实施科学勘探发掘,实际勘探面积8848平方米,发掘面积680平方米。

至11月2日田野发掘正式结束。经过科学勘探与发掘,河里杜家墓地文化堆积以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及隋唐时期墓葬和汉、宋窑址为主,现保存面积约5000平方米。出土各类文物达30余件套,为研究当地古代文化提供了实物资料。

新石器时代遗存为灰坑和壕沟,出土了一批陶片、石器、兽骨。陶片以夹砂红陶和褐陶为主,少量泥质红、灰、黑陶。其泥质陶胎薄,火候一般。可辨认器形有夹砂红陶鼎(或罐)口沿,圆柱形、圆锥形足等,泥质红陶盆、泥质黑陶碗,均为素面。形制与裴李岗文化相似,年代在距今7000年以上。

墓葬保存状况均较差,直接开口于①层下,打破生土,随葬品极少,有的甚至没有随葬品,可能是早年曾被破坏所致。据墓内随葬的五铢钱形制为隋五铢推断墓葬时代为隋唐时期。

此外还发现6座窑址,有砖窑,也有土坑窑,根据窑内出土的器物分析,窑址时代应为汉代和宋。这批窑址的发现,为当地民窑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资料。

目前考古工作队进入室内资料整理、考古工作报告及考古发掘简报的撰写工作。经过此次对襄阳河里杜家墓地的发掘,孝感市博物馆锻炼了考古专业队伍,丰富了队员们考古知识,进一步提升了专业技能,为以后的考古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