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打造“水陆空”立体救援尖兵

05-24 09:05  

“烈火金刚”“水中蛟龙”如何炼成 记者探营消防三大专业基地

武汉打造“水陆空”立体救援尖兵

2020年7月,武汉消防驰援江西九江抗洪救灾

消防救援,爱的接力

2021年5月14日晚,武汉蔡甸区遭遇龙卷风,消防员紧急开展救援 图片均由武汉消防提供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叶文波 通讯员 汉消 邓莉 实习生 王雨菲 邓欣欣 余桂

水火无情,无论是面对熊熊火光,还是滚滚洪流,消防员永远都是逆行的勇士。眼下,汛期来临,水域救援专业队消防员正在紧张地训练备战。

近年来,在武汉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武汉市消防救援支队对标应急救援“全灾种、大应急”的使命要求,积极推进“一主三副”消防基地建设,打造水、陆、空联勤联动的立体化救援体系。

连日来,极目新闻记者探访水域救援专业队、地下空间灭火救援专业队、体能专业尖兵整建制消防站三大基地,近距离感受消防“烈火金刚”“水中蛟龙”如何炼成。

水域救援专业队

20人都有国际救援潜水员证

近日,武汉市江夏区,水域救援专业队训练基地的湖泊中,消防员正在进行翻舟自救技术科目训练。

此次演练模拟橡皮艇在救援过程中突遇大浪,船体瞬间发生翻覆,舟艇上的救援人员先后落水。落水后,救援人员快速游向翻覆的舟艇,各司其职,两名队员首先寻找翻舟绳,将其抛给对面的救援人员,助其登上翻覆舟艇,之后与落水人员一鼓作气将舟艇翻正。

“水域救援专业队组建于2018年11月,是适应‘大应急、大救援’而生的一个细分领域救援队伍。”该队负责人戴友义介绍,水域救援专业队主要承担内河流域、城市内涝、激流洪水等灾害的水域搜救。

极目新闻记者了解到,该队现有20名专业队员,面向全省消防员选拔,要求有游泳和潜水等基础。经过3年多的训练,队员们都拿到了国际救援潜水员证书。

2020年7月,水域救援专业队在驰援江西九江抗洪救灾中表现突出。7月18日,九江市湖口县舜德乡4个行政村有29名中考生19日结束中考,村庄被洪水围困,当地干部担心考生没法回家,向援赣的湖北消防求助。

接到任务后,水域救援专业队当即实地查看营救路线。7月19日,舜德乡青竹村被淹,许多房屋的一楼都被淹没。风大浪大,电线杆星罗棋布,驾舟十分危险,但每一名舵手早已将安全行进路线牢记于心。当日,援赣防汛救灾突击队共安全转运126人,其中考生29人、受灾村民97人。

2021年河南郑州洪灾,水域救援专业队全员请战出动,驾艇搜救被困群众,并全力排涝。

地下空间灭火救援专业队

灭火技能建筑知识都要学

漆黑的地下室,不时响起的警报声。多名消防员全副武装,穿着厚重的防火服,佩戴氧气面罩、头盔、头灯等,背着空气呼吸器,在狭窄的空间里沿着水带艰难摸索前行。他们或侧翻,或倒爬,不断穿越障碍物……

近日,在武汉市蔡甸区特勤三站,综合楼地下室正在进行地下空间灭火救援训练。消防员顺利完成训练任务,取下头盔后脸上挂满汗珠。

据悉,特勤三站于2021年8月建成投用,主要模拟针对地下停车场、仓库、地下商场、地铁、大型超市、影剧院、医院、高层建筑等火灾救援演练。“消防员负重数十斤,在地下狭窄的空间里按照标准完成救援任务,相当考验个人体能、技能和团队协作能力。”特勤三站负责人文健权介绍,真实的火场更加复杂,充满不确定的危险因素,只有平时多流汗,战时才能少流血。

这支专业队伍中,最年轻的消防员郑亚星22岁,大专毕业。年龄最大的消防员陈云龙年近40岁,曾当过16年兵,退役后打过工、创过业,得知武汉招募政府专职消防员的消息后,专程从襄阳来汉报考,现在负责驾驶消防车。

早上6时10分,消防员开始一天的训练,跑操、体能训练,5公里起步的长跑。“白天消防员们要进行3个课时的实战训练,晚上还要学习2个课时的理论知识。”文健权说,地下空间环境特殊,一名合格的专业消防员不仅要学习灭火技能,还要系统学习建筑基础知识,熟悉消防和救援器材,同时还要讲究团队协作。

体能专业尖兵整建制消防站

专打硬仗的荆楚消防尖兵

这是一支专打硬仗的消防“国家队”,其前身是有着“荆楚消防尖兵突击队”之称的武汉市消防救援支队特勤大队,也是国内首批特勤队。

近日,极目新闻记者来到武汉光谷的特勤一站,阳光洒在操场上,消防员们正在进行实操训练。跑在最前面的是“消防老兵”——特勤一站站长助理陈建,他曾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已经41岁的他高度自律,多年坚持训练,体能比许多年轻队员还好。

操场围墙一隅,停着一辆红白相间的油罐运输车,这是一个多功能带压应急堵漏模拟训练装置。此外,该站还配备了许多“尖板眼”应急救援装备,如核生化侦检车、频谱质谱检测仪、红外热成像仪、灭火机器人……

2017年,特勤一站营房建成投用,建筑面积近两万平方米,目前有50人、4台消防救援车、3艘冲锋舟救生艇。与传统的消防站不同的是,特勤一站除了承担灭火救援和社会救助,还承担危化类事故应急救援处置等多灾种专业救援任务。

2020年疫情期间,特勤一站承担了最苦最危险的活儿——转运医疗废弃物、转运病患、场所消杀、搬运物资等。

2021年5月14日晚,蔡甸区遭遇龙卷风,造成部分房屋受损、工棚倒塌,人员被困。特勤一站接到指令后,第一时间携带200余件装备器材赶赴现场。面对随时可能发生的二次坍塌,消防员来到最严重的一片倒塌区域,争分夺秒开展救援,定位搜索、破拆支撑、搭建营救通道……连续搜救8小时后,成功营救出26名被困群众。

“大家每天都保持着高强度实战训练,就是为了关键时刻能救更多人。”在特勤一站政治指导员白硕看来,这种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打硬仗、特别能奉献的精神,已经成为特勤一站不断传承的基因。

(来源: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   编辑:沈怡杉)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