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丰收】湖北云梦:萝卜丰收 群众增收

12-08 11:03  

重修的金会元故居 通讯员供图

住建部挂牌保护

12月4日是星期天,武穴市龙坪镇修缮一新的会元故居迎来100多位全国各地的网友,他们在此或直播,或摆出各种姿势拍照,将这一独具特色的传统地域文化打卡地传播到全国各地。

■在鄂东古民居中很少见

武穴市文联主席、文史学者雷世达说,重新修缮的会元故居是今年高考前后对外开放的,当时鄂东地区来此打卡的学子数不胜数,最多时一天有数千人,“故居的门槛快要被踩破了”。

雷世达介绍,金德嘉是武穴市龙坪镇人,清代著名学者。著有《居业斋文集》《续纂元明臣言行录》《通鉴讲章》等数十部著作。15岁参加乡试中举人,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参加会试高中第一名,“金会元”即由此得名,是武穴历史上第一位会元。金德嘉殿试授翰林院检讨,掌修大清一统志,后改翰林院编修,被人称为一代硕儒。清《国朝诗人征略》,黄梅、广济县志均收录了他的文章。如今,仍有部分著作珍本收藏于湖北省图书馆。

龙坪会元故居为金德嘉私宅,建成于清朝康熙朝中期,距今已有340多年。

走近位于龙坪镇长江岸边的会元故居,一座坐北朝南、砖木结构、青砖黛瓦的宽大宅院呈现在眼前。硬山顶,小青瓦,宽檐,故居大门明间凹进,南向斜西,前堂的后门为石门,石门的背面有半边凉亭。

整个故居由前堂、中堂、上堂、祖堂四堂联袂而建,每堂由四个天井串接。四个堂屋屋顶为两坡屋面,但两侧厢房为单面坡顶,所有屋顶雨水流入天井,叫“四水归堂”。天井地面均用青石板铺就,内有下水道出水。

整个故居梁架全部为穿斗式,柱网状呈对称分布,室内以木制结构为主。雷世达说,这样的建筑如今在鄂东古民居中已很少见了,显示了金家的显赫地位与特殊身份。

■“活着的历史”迎来浴火重生

据了解,由于年久失修,金德嘉故居木质与砖质墙体一度遭遇损毁。为保护这处珍贵的历史文化建筑,龙坪镇曾先后投入数十万元对故居进行抢救性加固。今年3月又投入100万元对故居开启全面修缮开发,遵循“修旧如旧”“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结合原有建筑布局、形式、结构、材料等,对地面、墙体、梁架、屋面、扇门进行大规模维修,对已毁的北侧厢房、前厅天井门楼进行重建,对受力构件的薄弱环节进行加固处理,蛀虫蛀腐朽处做墩接、镶补、拼接和铁件加固,尽最大可能利用原材料,保存原有构件,使用原工艺,延续文物的历史信息和时代特征。

今年春夏之交,在金会元诞辰393年之际,整修一新的会元故居终于在武穴人民的翘首期盼中迎来了对外开放的时刻。

龙坪镇委书记胡超说,会元故居经历了康乾盛世的荣光和辉煌,也见证了清朝的衰败与灭亡,历经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抗日战争、全国解放等,像一位饱经沧桑的世纪老人,今日终于迎来浴火重生。

作为珍贵的人文遗迹,是不可再生的珍贵文化资源。它古色古香,错落有致,既有徽派建筑风格,又兼具江南水乡特色,较完整地保持了地方传统文化和民居建筑特色,这些都是“活着的历史”,更是武穴的金色名片,记载着文化,传承着历史,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根脉。

“故居为研究清代建筑艺术提供了实物资料,有较高历史文化价值。金德嘉一生为官清廉,故居不仅仅是一栋建筑,更承载着金德嘉的清廉风气,对后人具有教育引导意义。”胡超说。



(来源:荆楚网  编辑:彭丽雯)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