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感日报讯 特约记者杨金华 近日,双峰山旅游度假区管委会组织国有林场职工在景区主干道旁种植梅花、樱花等花卉树1000余株,掀起新一轮植树造林、美化环境的热潮。
绿色生态是双峰山的立区之本,发展之源。双峰山把保护森林、植树造林、涵养生态作为打基础、管长远的重要工作来抓。核心景区森林覆盖率从89%增长到91%,已成为孝感重要的生态功能区,是武汉、孝感市民眼中的“生态宝地”和“休闲福地”。
双峰山“见缝插针”植树增绿,美化环境。实施精准灭荒和全员增绿工程。发动全区群众开展路旁、沟旁、渠旁和屋旁四旁植树,新增双峰主干绿道4条,总长25公里,新增绿化面积2000亩。今年,还要绿化美化行道树20公里,完成百果园项目开发,种植葡萄柚、油茶果木500亩。
此外,双峰山管委会还把森林防火作为森林保护的底线工作来做,在防火机制上创新,经费上保障,设备上更新。双峰山每年筹措50万元资金用于森林防火,新建森林防火指挥中心和视频监控系统。对内把防火办作为度假区常设机构,发动社会力量参与森林防火,实行“五户联防、十户联保”的中心户长制。村委会与中心户长、中心户长与农户签订森林防火承诺书。防火意识深入人心,成为全民自觉。对外加强与孝昌县和武汉黄陂区的联系,建立了森林防火联防联控机制,实行信息互通、队伍互动、生态共保。自2018年起,已连续五年保持“零火警、零火情、零事故”。
在抓好森林防火的同时,双峰山还治病救林,依法护林。针对森林病虫害,双峰山把15名专业护林员全部培育成“森林医生”,全面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实行全域监测,全域巡诊,全域治理。自2019年起,实施松材线虫三年攻坚和五年行动。截至目前,已清理除治松线虫疫木面积580亩,治病救林面积2500余亩。双峰山成立了全市第一家生态旅游人民法庭,主要受理偷挖山石、砍伐林木等破坏生态环境案件。旅游法庭构建了“一重两免三定四就”的司法实践体系,建立了“点—线—面”的工作模式。两年来,依法处理乱砍滥伐等案件11起。
针对历史形成的山体创面,双峰山创新模式实施生态修复。采取“政府主导、政策扶持、社会参与、市场运作、专业治理”的模式,开创全省首例引入社会资本进入山体创面生态修复,已完成山体修复面积1500余亩。
良好的森林生态基础为“两山”转化创造了条件。双峰山依托旅游,引进途居露营地、温泉酒店项目,开发康养特色旅游产品。发动山区群众兴办农家乐、民宿等,吸引周边省市游客纷至沓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