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黄华 特约记者焦琛 通讯员潘艺芳
孝感市位于汉江和府澴河流域中下游,水资源总体缺乏,境内分布有磷化工、盐化工等工业点源,水环境风险较大。
为守牢流域水环境安全底线,我市坚持以流域综合治理为主线,以机制创新为着力点,精准管控、科学治污,水环境质量稳中向好。
2022年度我市水环境质量达标率居全省前5位,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做法列入2022年度生态环境领域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典型经验做法,被生态环境部通报表扬,2023年1-5月城市水质指数同比变化排名位居全省第二。
机制提优 整体施治
治水能否成功,优化机制是关键。
根据我市制定的《孝感市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规划》,在汉江、府澴河两个二级流域片区的基础上,细化明确7个三级片区、15个四级片区水环境安全底线清单及重点任务,打破传统行政界限,以流域为单元统筹治理。
为做好全流域水质监管,我市调整优化市控断面,由33个增加为39个,针对湖泊水质改善难度高问题,主动新增3个市控湖泊,倒逼地方加强治理。建立“3+3+3”水生态环境保护考评机制,紧盯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磷3类重点污染物因子,抓牢水质断面达标、优良断面同比变化、重点污染物浓度浮动3大要素,综合月度考核、年度考核、日常工作3项考核方式,压实县市区属地水环境保护责任。
在府澴河跨县生态补偿机制运行4年、较为成熟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触角,与武汉、随州达成跨市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设置每地最高1000万元奖励资金,推动三地共同加强府澴河流域综合治理;与天门续签天门河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保障了辖区内流域生态补偿全覆盖。
整治提效 标本兼治
打开思路狠抓落实,水污染整治跑出加速度。
我市创新提出以三级流域片区为单元,以9条河流、8个湖泊为重点,开展全流域入河排污口排查溯源,在国、省要求的基础上,自加压力,扩大了重点流域范围、加快了实施进度。
市本级列支近590万元实施跨区县的3个三级流域片区排污口排查溯源,市政府组织召开2次推进会安排部署工作任务,压实部门、属地责任。持续开展工业园区水污染整治专项行动,配合省厅开展云梦、应城化工园区环境风险隐患整治帮扶,发现涉水问题8个,督促责任主体加快整改。
深入实施工程治理,投入10亿余元实施府澴河干流及大悟河等11条支流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计划投入6.2亿元实施东西汊湖、汈汊湖、短港河、小冲河等河湖水生态修复治理项目。持续深化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和市县城区雨污分流改造,投资69.4亿元实施雨污分流改造、乡镇污水治理提升工程等72个项目。成功入选全国农村黑臭水体治理试点示范城市,争取到中央财政补助2亿元、省级财政补助2000万元对44条农村黑臭水体进行系统治理。
监管提能 靶向精治
对症下药,监管及时,确保水环境安全。
加强水质日常监管,分析研判变化趋势,强化工作指导,对水质超标、下降等情况及时下发提醒函、督办通知。针对定类指标存在反弹风险或单月不能稳定达标的5个断面,逐一制定攻坚措施,对症下药提升水质,后续将逐步覆盖所有考核断面。
在重点时期、重点流域对76个污水处理厂重点污染物因子实行提标管控,从严控制排放标准。开展全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专项行动,对所有县级水源地及50%乡镇及以下水源地进行了现场检查,及时交办发现的问题,保障人民群众饮水安全。
谋划在覆盖全市6个区县的府澴河流域实施入河排污口规范化建设项目,推动形成责任明晰、设置合理、管理规范的长效监督管理机制,促进入河排污状况全面改善。(孝感日报全媒体记者黄华 特约记者焦琛 通讯员潘艺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