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汉,长江和汉水交汇处有一块历经数百年冲刷形成的“三角洲”,它就是被誉为“武汉之心”的南岸嘴。这样的自然景观在全世界都屈指可数,而绝大多数的“三角洲”都被建成了寸土寸金的“财富风景”。
2000年,因防汛需要,南岸嘴迁出了所有居民。从那时起,这块“风水宝地”就从未被开发过,现已成为大片的城市森林。25年“留白植绿”,见证了武汉守护生态资源的决心与恒心。
今年,“湖北新春第一会”发出了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最响亮的动员令,“实施美丽湖北战略,整体提升支点的生态承载力”,是全省重点实施的七大战略之一。
武汉,正在加快把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绿色发展优势,重塑新时代武汉之“重”,努力在支点建设中当好龙头走在前列。

武汉坚定地扛起生态保护的政治责任,坚持不懈地推进长江大保护行动。2024年,长江武汉段水质优良率提升至90%以上,江面频现“江豚的微笑”。曾被称为武汉“龙须沟”的黄孝河通过多年的综合整治,水质显著提升,河道生态功能得以恢复,沿河两岸变成了城市亲水景观带。东湖的水生态修复面积已达到300万平米,成为国内城市湖泊单体修复面积之首。近年来,武汉、孝感、随州三市协同共进,持续用力推进府澴河保护治理,治水之害、用水之利、彰水之美,以高品质河湖生态环境支撑流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从“单一之治”到“流域共治”,从“治水有责”到“治水有方”,武汉在湖北“江湖安澜、碧水东流”行动中走在了前列。

今年,武汉新能源汽车计划达到25万辆的规模,建设45万个充电桩,中心城区新能源公交车将达到100%。一季度,武汉市场纯电动车销量占比达到41.86%,同比增长66.97%。不久前,武汉铁塔公司在新生产车间屋顶上又加装了3840块光伏板,这家公司自2023年光伏项目投运以来,已完成发电量812万度,不用花钱买电,还能并入电网,累计给公司带来了近400万元的收益,成为名副其实的“绿色工厂”。
今年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了《2024年绿色制造企业的名单》,武汉32家企业成功入选,位列全国副省级城市第一。
目前,武汉依托“中碳登”的天时地利,正在加速打造双碳产业集聚区,“环沙湖双碳经济带”已初步成型。围绕碳交易服务、碳资产管理、碳金融创新、碳科技转化、碳普惠应用等全产业链,2024年武汉碳产业规模突破千亿关口。
从绿色交通到绿色工厂再到低碳产业,从先进的研发生产配套能力到广阔的市场前景再到强烈的消费意愿,武汉在湖北绿色低碳发展新征程上走在了前列。

今年4月,一位外地游客发视频说:武汉的街道是不是喷了香水?我昨天晚上来武汉,街道上就是香的,今天早上街道还是香的!这句话,让外地人“破防”,让武汉人自豪。
近年来,武汉着力打造“湿地花城”,2024年年底,全市累计建成各类公园1024座,正式进入“千园之城”。今年,武汉将重点建设提升150座公园,新增10片开放共享公园绿地、面积超3万平方米。最近,武汉正以“四线一口”环境综合整治提升为线,绣花功夫为针,绘就城市美丽新画卷。
城市风景美如画,文旅搭台好唱戏。今年的武汉文旅市场,三月赏樱跑汉马、五月嘬虾游长江,“文旅大餐”千滋百味、“网红打卡点”层出不穷。
文旅产值大提升,证明美景也是生产力!武汉在湖北生态资源赋能文旅发展方面走在了前列。
加快建设美丽武汉,深入实施湿地花城锦绣、河湖碧波安澜等专项计划,加快建设百里长江生态廊道,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更好彰显大江大湖的生态魅力。这是武汉“牢记嘱托、建成支点”的责任担当,也是武汉“当好龙头、走在前列”的有力行动!

| 武汉广播电视台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