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对经营主体来说分量有多重?“守信”一路绿灯,“失信”寸步难行。今年以来,市市场监管局建立和完善以“双随机、一公开”为手段、以信用监管为基础、以“一业一查”为补充的事中事后监管新机制,通过年报公示、信用培育、信用修复等举措,积极探索信用监管与服务的最佳结合点,推进全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不断深入。
该局结合经营主体年报“六进”(进社区、进市场、进商超、进银行、进企业、进乡村)活动,引导经营主体自主年报公示,积累信用记录。截止6月29日,全市企业年报公示率96.82%、农民专业合作社年报公示率98.33%、个体工商户年报公示率98.10%,综合年报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指导孝南、云梦、孝昌开展国家级信用评价、信用合规创新试点工作。孝南区以首衡城诚信联盟为信用评价试点,评选“文明诚信经营户”,联盟内消费投诉量同比下降45%。云梦县创新开展文旅行业企业信用评价试点,50家文旅企业获评A级企业信用报告。孝昌创新推行企业信用合规管理,引导70家“四大特色产业”企业制定信用合规管理制度。
该局扎实推进“一业一查”,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充分运用信息化、大数据等手段,加强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归集、应用,推进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与双随机抽查融合,根据企业信用风险等级实行差异化、精准化监管。推出“三书同达”工作机制,形成行政处罚与信用修复的有效衔接,极大地释放经营主体的活力。今年以来,全市办理信用修复2629条。
同时,该局联合多部门构建“一处失信、处处受限”信用惩戒格局,强化行政约谈与行业自律。提供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加强与金融机构及有关部门的信用信息共享合作,鼓励经营主体参与利用“企信贷”“个信贷”等守信激励产品,为信用良好的经营主体提供更加宽松和优质的金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