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确思路,统筹谋划
加快推进武汉临空经济区建设发展
——省发改委举办临空经济区建设培训班
为进一步加快推进临空经济区建设,省发展改革委(战略规划办)于7月26—28日在武汉举办临空经济区建设培训班。
参加培训会的有:省推进临空经济区建设协调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武汉市和孝感市发改委、临空办,襄阳市、宜昌市、鄂州市、荆州市发改委,武汉市东西湖区和黄陂区发改局、临空办等相关单位负责同志。
培训会上,武汉市、孝感市临空办分别对武汉临空经济区建设推进情况作了汇报,省发改委领导对临空经济区与全省一元多层次战略体系关系进行了解读,对武汉临空经济区管理和运行机制进行了讲解。培训会还邀请武汉高校的专家学者对临空经济区生态环保、土地利用、产业空间布局、电子商务、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做了精彩的专题报告。
省发改委副主任施真强出席培训会,并作了重要讲话。施真强指出,加快发展武汉临空经济区是我们担负的重大责任,要提高认识、强化责任。一是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武汉临空经济区的发展。省政府于2013年成立了省临空经济区建设协调领导小组,建立了省市协调小组和工作专班,搭建了投融资平台,形成了“四统四分”的发展格局(统一规划、统一政策、统一协调、统筹重大项目建设,分区管理、分区招商、分区建设、分组团开发)。省政府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武汉临空经济区建设的若干意见》,武汉市和孝感市政府出台了相应的政策和推进措施,省直相关部门也都提出了关于支持武汉临空经济区建设的具体措施。国务院于今年3月11日正式批复设立武汉新港空港综合保税区,武汉天河机场三期扩建工程、汉孝城际铁路、汉孝大道白水湖大桥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有序推进。三年来,武汉临空经济区发展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二是武汉临空经济区建设时不我待。水陆空港口既是交通的节点,也是经济的增长极。目前,全国已经有不少于27个省份的60多个临空经济区正在规划建设和发展中,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广州、郑州、西安、成都、青岛、南昌等地的临空经济区发展日新月异,对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增加,这对我们既是压力也是动力。三是强化责任,加强部门合作。要按照武汉临空经济区建设的顶层安排,“两市三区”、机场集团承担武汉临空经济区建设的主体责任。要按照省委省政府精神,将临空经济区建设作为工作的重点,在政策和项目安排上给予支持,在武汉临空经济区“一总六专”规划、《武汉天河机场总体规划》、《孝感临空经济区空间发展规划》等重点规划的指引下积极开展工作,主动与省直各部门搞好对接。
施真强强调,加快临空经济区发展必须科学分析形势、明确定位。一是要明确定位。推进武汉临空经济区发展是我省一元多层次战略体系的支撑点、突破点和闪光点,武汉临空经济区作为省委省政府推进长江经济带战略的创新试验区和武汉城市圈建设新的增长极,武汉国家中心城市的重要支撑,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和平台,对促进湖北“建成支点,走在前列”,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二是要科学分析形势。要抓住当前航空业加快发展、国家加快低空开放、宏观经济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全国各地临空临空经济竞相发展的机遇,大力发展优势产业,构建临空型高端产业体系。三是要产业先行。建设临空经济区,产业发展是核心。武汉临空经济区要发挥航空运输的带动作用,推进创业创新,吸引高端要素集聚,构建以航空物流、临空制造、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临空产业,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形成全国乃至全球生产和消费供应链的重要节点,打造成以临空经济为引领的现代产业基地。
施真强要求,当前临空经济区发展必须适应形势、明确思路。一是要坚持改革创新。在体制机制上改革创新,不能用原来发展开发区的思路来发展临空经济区,要创新临空经济区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开发模式。国家拟出台的改革举措,武汉临空经济区具备条件的,要先行先试。在转变经济方式上要创新建设港、产、城一体化的“两型”发展新区。二是要坚持绿色发展。临空经济区建设要突出绿色发展精神,体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临空经济区建设要全面实施生态环境保护措施,打造水岸航空新城。在城市布局方面,根据水系、林地等生态要素分布特征,建设滨水宜居组团。在市政配套设施方面,积极开展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和基础设施PPP试点。在生态体系建设方面,要构建形成“一带贯穿、多点多廊”的生态结构,以湖泊为主体形成郊野公园、湿地公园、城市公园所构成的公园体系,建设沿主要河流、交通通道、市政通道的生态绿化带。三是要坚持开放共享。临空经济区建设要体现开放共享精神,提升门户开放功能,辐射带动区域发展。要完善航空口岸功能,建设内陆地区口岸后续监管场所;要推动武汉同沿海沿边通关协作,形成大通关协作机制;要推进口岸与海关特殊监管区的联动,建设多式联运物流监管中心。要以武汉临空经济区建设为契机,带动武汉城市圈开放型经济体系发展。四是要坚持各具特色。各地要结合实际谋求发展,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各地之间要相互补充、相互合作,实现合作共赢发展。五是要坚持统筹推进。临空经济区要制定完备的规划体系和发展政策,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有序推进各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