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模式带来新天地 ——看夏店镇农村基地开发

08-15 17:04  

新模式带来新天地

——看夏店镇农村基地开发

步入大悟夏店镇蔡畈村绿之能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眼见一片热火朝天的建设场景:十余台机械清理塘堰沟渠,百余名群众在月季园中锄草,千株玫瑰、月季姹紫嫣红,清香袭人;正东1500亩的茶树生机勃勃,正南150亩樱花、70亩紫薇郁郁葱葱,西边250亩枇杷、海棠苍翠挺拔。

自2014年起,大悟推行“组团建、企业包、县整合、乡(镇)组织、村受益”的基地建设模式,目标是增强村级集体经济“造血”功能、改善全县生态环境,逐步形成村级集体经济自我发展的良性循环机制。“当前正是农业发展的黄金时代!”绿之能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投资人林列信心百倍:“绿之能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一定要抓住机遇,为农业发展作出贡献。”

乡贤+乡愁+资本,农村有希望

五年前,梁志斌从省某大型国企副厅级总工程师的位置退下来,回到魂牵梦萦的故乡蔡畈村定居。“年轻人都出去了,肥沃的田地上到处长满野草,留守的群众生活困难却无所事事”。梁志斌彻夜难眠。

麻竹高速公路在夏店镇与346国道互通,黄陂区蔡店打通至夏店的公路,同时武大高速公路也紧挨夏店,夏店镇交通区位优势日益明显。

2015年12月,武汉市启动对口帮扶大悟县,梁志斌把温州商人、武汉凯源新能投资有限公司老总林列请来蔡畈村,考察半年;邀请从省直某机关退休的王世勇,三人一拍即合:林列投资,梁志斌和王世勇具体运作。今年2月23日,湖北绿之能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执行经理王世勇对市场很看好。“346国道从绿之能公司基地穿境而过,从武汉到夏店,开车只要70分钟,这样一来,基地建好了,对接‘大武汉’,不愁没生意。”“做农业不能投机取巧,要有一颗简单朴实的心,农业才能做下去。”林列表示。

群众能脱贫,集体不空壳,农民有奔头

“把政策用足,给真正创业惠民的企业以最大的支持”,大悟县、夏店镇倾心支持基地建设。

三个月内,夏店镇党委政府协调整合国土、水利、交通等项目,平整土地2600亩,环形路、渠道硬化,清淤塘堰,护坡等项目依次开工,基地初现雏形。

首先受益的是村里群众。水田租金每亩220元,山地每亩180元。除了租金,留守的村民都在基地打工。用工高峰期近300人,能劳动的群众都上了工地,男工每天80元,女工每天70元。公司常年固定用工40人,其中包括精准扶贫的16户,从事苗木种植和养护,公司平均每月开工资就是18万元。

“荒弃的田地租金有2000元,在基地打工3个月拿了7000元”。贫困户蒋东家里劳力少,以前除了种半亩田口粮外,其余的山场和田地都荒芜了,而今依托基地建设摘下了贫困户的帽子。

“大部分贫困户,没什么劳动能力,光给钱,容易导致好逸恶劳。”梁志斌有自己的观点:“让产业来扶持,在基地从事轻体力劳动,一年能拿万把块钱,才能斩断穷根。”

村集体也有大笔进项。“前三年公司按每年每亩50元上缴村集体,合计每年13万元。第四年每亩300元,合计78万元。第五年起,每年每亩500元,合计每年130万元。”村党支部书记高家荣很高兴。

夏店镇镇长高卫民也很放心。“公司每年预缴一年的费用放在村委会账上,群众吃上定心丸,村集体也不再空壳了。”

进资本市场,用商业模式运作,农业有前景“农业的市场前景就是两句话:城市对农业有需求,城市人对农村生活有向往。”林列精准定位。

公司斥资55万元请华中农业大学规划设计院做方案,把传统种植养殖业与现代科技、新能源相结合,建设一个果园采摘、休闲观光、生态农业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综合基地。

“将来,我们的瓜果园、百花园引入现代‘互联网+’手段,武汉的市民通过手机客户端发来指令,就能轻松管理‘责任田’,现代人需要的是绿色、中意的是新奇,现实版‘开心农场’一定非常火爆。”执行经理王世勇信心满满,“保留原生态种植,栽培有机大米500亩,发展绿色果园500亩;建设大型花卉园区,发展旅游观光、家庭休闲产业;建设350亩光伏发电项目,同时套种特色中药材。”

“基地初步建成后,我们要进入资本市场,让更多的有识之士参与农业,”林列表示,“农村土地成本低,闲置荒弃很可惜,用现代商业模式来运作,农业才能长久发展,黄土地上才能生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