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汉大学音乐学院“应城皮影传承研究”暑期社会实践团23名师生在应城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郑毅的带领下,来到湖北省应城市汤池镇,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城皮影”的传承人夏想德先生进行深度交流和学习。
应城皮影,又名灯影,兴起于清代中叶,已经有300多年的历史。夏想德先生是应城皮影的传承者,先生学习皮影已有60余年,还自己创办了光电皮影,与普通皮影不同,光电皮影不仅能让皮影动口和眨眼睛,还有艺术化的山水、风景、雷电、闪光等灯光布景,栩栩如生,表现力极其丰富。应城皮影在2015年7月已经纳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此行的目的就是与夏想德先生共同探讨交流学习他的皮影表演艺术。
见到夏想德先生时,发现他的手受伤了,先生却毫不在意,与团队中的男同学有说有笑地搭建皮影舞台。他生活的房子十分简陋,一进门就可以见到一张长桌,上面摆放着各式各样的皮影,用各种不同的包装分门别类地区分开来。虽然有些皮影经过岁月的沉淀有许些掉色和破损,但依旧可以看出裁切与制作上的精致。
表演即将开始,夏想德先生在幕布后展示了几种不同的皮影人物,有“小姐”、“相公”、“武官”、“女武官”、“丫鬟”。还让同学们走到幕后,深入了解如何操纵皮影,让皮影在幕布上活灵活现。不得不说这是一项看似简单却不好完成的任务,同学们有模有样的模仿着夏想德先生的操作方法。看着幕布上活灵活现、惟妙惟肖的皮影子,夏想德先生对同学们的热情与聪明赞不绝口,房间里到处洋溢着笑声。夏先生台前幕后的介绍,让同学们体会到了皮影的乐趣所在,感受到了皮影的文化精髓。
经济的快速发展,文化生活的多元化,让音乐文化艺术不断向前发展。可随着时代的进步,也出现了很多传统音乐文化不受重视的问题,一些文化的传承人较少,使优秀的民间艺术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通过夏想德先生的介绍与交流,不仅使同学们对皮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使得学生更加想去研究与其相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对非物质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有着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