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在贫困户各类致贫原因中占有较高比例,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难啃的硬骨头。破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困境,关键是让“看病难”“看病贵”不再成为“拦路虎”。我市从制度设计入手,着力化解制约贫困户看病就医的瓶颈问题,探索建立多元化精准扶贫医疗扶贫体系。
政策落地,贫困户吃下“定心丸”。2015年底,我市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共有4.2万户、9.09万人,占全市精准扶贫总人口的52.2%。我市因地制宜,制定出台了《精准医疗扶贫方案》、《全面开展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工作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构筑以新农合为基础、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为重要补充的多元精准医疗扶贫体系。全市建档立卡贫困对象实行免交个人参合费用,由县级财政为贫困户统一购买大病医疗补充保险。将新农合门诊慢性病扩大到30种,门诊慢性病费用报销,年封顶线提高到每人每年2000元。贫困对象住院补偿无起付线,政策范围内的住院费用补偿比例,在现有基础上提高20%,住院医疗费补偿封顶线提高到每人每年13万元。大病保险起付线从12000元下降为5000元,各段报销比例提高5%,封顶线提高到每人每年40万元。对恶性肿瘤(农村妇女“两癌”等)的特殊药品纳入赔付范围。简化慢性病审批手续,开展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精准扶贫对象年度最高救助标准5万元,并实行“一站式”即时结算。组织开展为贫困户免费健康体检,并建立健康档案。
多重保障,贫困户医疗支出“最小化”。大悟县推出“两扶三保”政策,实行新农合、大病保险、大病补充保险、大病救助、意外伤害保险、医疗保障基金“六线合一”,基本实现精准扶贫对象在县内就医个人零支付。孝南区对需肾病透析的困难群众进行财政兜底,实行尿毒症患者肾透析所有治疗费用全免。孝昌县财政每年安排4750万元,及时救助重大疾病、门诊重症贫困患者,试点实行“先诊疗、后付费”医疗模式。汉川市789名精准扶贫对象住院,享受政策救助后,相比非贫困对象多报销药费683.7万元。
强基固本,提升基层医疗体系保障水平。我市每年从市直和县级医疗卫生计生单位选派干部到乡镇卫生院挂职,安排县级医疗机构医师到基层开展多点执业服务,保障贫困群众“看得好病”。组织开展对口帮扶,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梨园医院等3所三甲医院分别对口帮扶大悟、孝昌县级医院,提升贫困县医疗服务水平。加强贫困地区基层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到2018年底前,贫困地区每个乡镇有一所“四化”标准的乡镇卫生院,每个乡镇卫生院至少有1名以上合格的全科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