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精准 务实重行
——孝昌擂响2018年脱贫攻坚战鼓
全县三级干部大会树立精准扶贫最大政治任务的鲜明导向,精准扶贫工作指挥部发布1号令部署开展提档升级十大行动,新增、调整的省、市、县驻村工作队队员全部到村到岗,修编全域扶贫规划引领村出列、户脱贫……
这个春天,孝昌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掀起脱贫攻坚提档升级新高潮,吹响了打赢2018年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
提高站位 不胜不休
开年后,孝昌县委理论中心组多次集中学习习总书记四川凉山、成都精准脱贫重要讲话精神和省市脱贫攻坚工作要求,提高推进脱贫攻坚的政治站位。
以“我的扶贫责任与担当”为主题,在全县领导干部中开展大讨论,重点围绕在“全县扶贫工作中我的责任是什么?我是怎样履行责任的?下一步我将如何提升履职成效?”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进一步凝聚共识,切实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确保小康路上不落一人。
县精准扶贫工作指挥部发布2018年1号令,部署开展强看齐意识提工作状态、扛书记主责当施工队长、抓基础信息堵精准漏洞、增扶贫投入保攻坚任务、谋发展大计抓产业脱贫等十个方面行动,推进全县脱贫攻坚提档升级。
突出重点 精准施策
修编、完善全域扶贫规划,村级规划主要围绕村集体经济收入、“十通十有”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等重点来修编。户脱贫规划围绕“两不愁三保障”标准,因户施策进行修编,通过“大培训、大调研、大入户、大摸底、大排查”,做到识别再精准、致贫原因再精准、因户施策再精准、帮扶措施再精准、脱贫成效再精准。
夯实基础信息,按照战区2名、新合并村(社区)至少1名信息员的要求,进一步充实乡村信息员,规范贫困户进入和退出程序,确保“人、档、网、册”信息一致。增加扶贫投入,今年将整合各类财政资金10亿元以上,加大对贫困村项目建设资金投入,引导社会力量向贫困群众集结,加强对驻村工作队的保障。
因地制宜培育特色产业,稳步发展光伏产业,落实“种养加创”扶持政策,支持群众发展蔬菜、鲜果、茶叶、油茶、中药材等特色种植和生猪、牛羊、鸡鸭、稻虾等特色养殖,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实施“三乡”工程,促进农旅深度融合,确保每个村至少有1个产业基地、每个贫困户至少有1项增收门路,带动1.5万贫困户增收脱贫。
抓好扶贫干部学习培训工作,加强扶贫政策宣传,进一步优化政策落实的流程,不断提升群众精准扶贫满意度。同时,创新帮扶方式,强化示范引领、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增强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转变作风 务实重行
坚持工作重心下移,加强扶贫力量。配强县指挥部办公室工作队伍,17个工作专班抽调业务骨干,实行集中办公,县级层面扶贫专干达到140人以上。除市里增派211名干部到孝昌驻村帮扶外,按照有贫困村的新村不低于3人、无贫困村的新村不低于2人的标准,精心选派一批能吃苦、有干劲、能担当、讲奉献的干部进入脱贫攻坚一线。每个村(社区)组建一支由村干部、驻村“第一书记”、驻村乡镇干部、驻村工作队、村级扶贫信息员和村“五老”组成的攻坚组,统筹联动,协同作战,合力攻坚。
压实责任,强化县领导带头推动、乡村主体推进、部门积极帮扶的责任体系。县“四大家”领导通过进村入户,加强对联系战区和深度贫困村的督办、指导、调研,共同研究解决脱贫攻坚中的具体困难和问题。乡镇(区)党(工)委书记是本战区脱贫攻坚第一责任人,每月参加1个村的支部主题党日活动,参加4次群众大会,将90%以上的精力用在脱贫攻坚上,确保半年内走遍本战区所有贫困户。村(社区)党支部书记确保工作在村、生活在村,每月走遍全村所有贫困户,每季度走遍全村所有农户。驻村工作队落实“五天四夜”工作制度,扎实开展驻村帮扶“十项任务”和“六必访”帮扶活动,各单位在“结对帮扶日”组织结对帮扶干部进村入户宣讲扶贫政策,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