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精准扶贫相关政策业务解读

04-08 10:07   孝感市教育局

根据《湖北省教育精准扶贫行动计划(2015-2019年)》和《中共孝感市委 孝感市人民政府关于全力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实施意见》要求,全市教育精准扶贫工作以全市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在校学生25010人、503个贫困村涉及到的391所中小学校(含幼儿园)和10544名教师为实施范围,到2018年底,实现贫困地区学龄人口全部入学、困难学生全程资助、薄弱学校全面达标、教师培训全员覆盖。

一、教育扶贫政策标准及工作流程

(一)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在校就读期间优先享受资助政策

1.政策标准:

(1)学前教育阶段,按每生每年1000元的标准给予生活费补助。

(2)义务教育阶段,学费、课本费全免,并按小学每生每年1000元、初中每生每年1250元的标准补助寄宿生生活费。

(3)普通高中教育阶段,按每生每年3000元的标准发放国家助学金,免除学杂费(含非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残疾学生、农村低保家庭学生、农村特困救助供养学生)。

(4)中等职业教育阶段,学费全免,并按每生每年2000元的标准发放国家助学金。

(5)高等教育阶段,为大学生提供国家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学生在校期间实行财政全额贴息,贷款额度为全日制普通本专科每生每学年1000元至8000元、全日制研究生每生每学年1000元至12000元。

2.工作流程

(1)学生申请:学校于秋季学期开学一个月内组织学生(家长)填写相应申请表及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受理学生申请。

(2)学校评审:各学校组织由学校领导、班主任和学生(家长)代表组成的评审小组进行认真评审。

(3)主管部门审核及公示:学校将评定的资助名单在校内进行不少于5个工作日的公示,上级教育部门对公示无异议名单进行审核,确定受助学生名单。

(4)资金拨付及发放:公示无异议后,教育、财政部门组织学校向受助学生发放资助资金,资助资金一般通过银行卡发放。

(二)提高贫困地区家庭就业创业能力政策

1.政策标准:积极配合人社、农业等部门,发挥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县(市、区)职教中心、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等功能,对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免费开展各类技术技能培训。鼓励和支持未继续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等新成长劳动力积极参加职业技能培训。

2.工作流程:

(1)由中职学校向当地劳动部门递交培训计划。

(2)学校联合乡镇村委会开展宣传培训事宜,组织贫困家庭劳动力报名。未继续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等新成长劳动力可报名参加。

(3)学校根据报名所需项目免费组织开展各类技术技能培训,并按8元/人/日进行发放补贴。

(4)培训合格后学校颁发相应的技能合格等级证。

二、主要职能及相关政策

(一)优质学校面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

1.孝感高中的招生计划由市教育局分解下达。县(市、区)一中的招生计划由县(市、区)教育局分解下达,招生计划分配到区域内初中学校的比例不低于80%。

2.省属高职高专院校精准扶贫专项计划。专门录取经过湖北省扶贫办建档立卡的贫困户考生(包括普通高中生和中职毕业生),录取的考生可以享受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等资助政策。

(二)实施特殊群体关爱工程

逐步推进县(市、区)普通学校建设特殊教育资源教室(中心),满足残疾儿童入学需求。督促村(社区)加快建设“三室一场”(图书室、娱乐室、亲情视频对话室和运动场),对留守儿童进行“生活引导、学业辅导、心理疏导”。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全面纳入城市义务教育经费保障范围,做到就近入学、贫困资助、激励评价、考试录取“四个一样”。

(三)改善贫困地区办学条件

将贫困村所在地学校纳入“全面改薄”中央和省级资金支持范围,2014-2017年已投入中央、省级资金103008万元;2018年已下达中央、省级资金22956万元,优先安排贫困村所在地学校建设项目。2018年全市计划完成贫困村薄弱学校改造85所。

(四)加强贫困地区学校教师队伍建设

1.通过全省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招考等途径解决贫困村学校教师数量不足问题,重点补充音乐、体育、美术及心理健康教育等学科教师。

2.对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的绩效工资,各地可按高于城区教师绩效工资的12%以内的水平确定津贴标准,并列入基础性绩效工资按月发放(调离即取消)。在中小学教师职务(职称)评定时,对农村学校教师给予倾斜,实行职务(职称)即评即聘。优先支持贫困村学校建设教师周转房。

3.各地以送教下乡、以赛代训、观摩学习等形式,对贫困地区农村教师开展各类培训。“国培”“省培”“市培”“县培”项目重点向贫困村所在地学校倾斜。

4.选派优秀教师到贫困村学校支教、走教等,全面推进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鼓励优秀校长、教师到贫困村学校任教。

(五)推进贫困地区教育信息化建设

1.加大“三通两平台”(即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和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力度,大力推进“互联网+教育扶贫”,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将优质教育资源输送到贫困地区。

2.加强优质数字资源的开发和应用,巩固提升贫困地区“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成果,指导农村教学点教师利用信息化设备开展学习和教学。

3.采取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光盘授课等多种形式,促进贫困地区农村教学点开齐开足课程,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六)开展结对帮扶工作

结合我市多年来教育教学对口帮扶的成功经验,进一步完善长效机制,积极探索有效的帮扶办法,促进教师能力和学校办学水平的提升,实现市直学校与贫困县城区薄弱义务学校全覆盖,县域内结对帮扶贫困乡镇全覆盖。

(七)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

为大悟、孝昌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提供营养膳食补助,标准为每生每天4元,全年按照学生在校时间200天计算,每生每年800元。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