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如泉 沁入心田——记百岁老人徐立鑫的家风传承

10-13 08:53  

编者按

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家庭和睦幸福的基石。在这座以孝命名的城市,越来越多的人感受到孝文化的魅力。每一个百岁老人家庭成员,用最真挚的情怀、最朴实的行动,诠释着孝道美德,在平凡中创造出家庭的温暖和幸福。从今天起,本报推出百岁老人家庭孝道家风故事展播系列报道,弘扬孝道家风,传递正能量,营造尊老、养老、爱老、助老的浓厚氛围。

 

记者秦荣 通讯员杨进平

姑姑,我来接爷爷了!”829日,孝感市百岁老人徐立鑫的孙子徐海涛,专门驾车来孝昌姑姑家接老人回孝感。

徐海涛的父亲徐志国,是徐立鑫老人的二儿子,长期照顾老人的生活起居。8月上旬,徐志国要参加单位的活动外出十来天,几番推脱不掉,只好把父亲送到孝昌的妹妹家。这不,活动一结束,他便催促儿子接老父亲回家。

徐立鑫老人是地地道道的孝感人,已是108岁的高龄,深受孝文化的滋养。重孝践孝,是他人生的底色,也是对子女后人的家风训导。

这个五世同堂的大家庭,52名成员孝老爱亲、爱岗敬业,像一株枝叶繁茂的大树,在孝感、襄阳、武汉等地生根发芽,蓬勃向上。今年515日,徐立鑫家庭同时荣获全国最美家庭五好文明家庭两项殊荣。芽,蓬勃向上。今年515日,徐立鑫家庭同时荣获全国最美家庭五好文明家庭两项殊荣。

做表率,树家风

徐立鑫出生在战乱年代的贫寒农家,父母早逝。作为长子,他年纪轻轻就扛起家庭重担,除了耕种几亩薄田,还开过酒坊、卖过豆腐、做过木工、当过瓦匠……含辛茹苦将4个弟弟妹妹拉扯成人,扶助成家。

老人的小妹妹在1954年的洪水中失去了房屋和亲人。作为大哥,他来不及安置好自己的妻儿,便拿出微薄的存款,购置材料,没日没夜地帮妹妹修缮房屋,带她走出困境。

徐立鑫的姑妈很早便过世,留下一个儿子,徐立鑫一直很牵挂这个表弟。2001年,表弟找到他,希望借点钱把要倒的老房子修整一番。徐立鑫二话不说,拿出2000元存款,又召集三个儿子众筹4500元,给表弟在村里买了三间住房。

承家风,孝长亲

徐立鑫的三儿两女,从小耳濡目染,秉承了孝老爱亲的家风,在工作上也是兢兢业业,颇有建树。

大儿子从华中师范大学物理系毕业后,成为了一名路桥设计专家,现在襄阳工作。另外两个儿子都曾参军服役,转业后成为部门骨干。其中一个女儿是小学教师。

留在孝感的二儿子徐志国,顺理成章地挑起了照顾父母的重担。73岁的他,对父亲恭敬有加,轻言细语;每天两到三次定时为父亲量血压,叮嘱服药。徐志国说:老人,就要哄着。他记得,有一回母亲劝他少喝酒,徐志国顺嘴顶了一句,不想,母亲一夜未眠。徐志国十分懊悔,此后十分注意同父母讲话的语气和态度,不曾冲撞。老人宜吃软糯的食物,但又要兼具营养,他和妻子变着花样琢磨食谱,把青菜、西红柿、黑木耳、香菇等煮烂,再汆肉丸蛋花汤。记者看到,108岁高龄的徐立鑫老人,腰板硬朗,行动自如,听力与常人无异,追忆往事,侃侃而谈。

徐志国告诉记者,父母的日常生活主要由他们夫妇照顾。一旦生病,兄弟姐妹们都争相照料。

2000年,徐立鑫的老伴卧病在床,儿子、儿媳、女儿轮番陪床看护,悉心照料直至去世。卧床期间,老人便秘,女儿便直接用手帮母亲抠大便。卧床一年多,老人没生一处褥疮。

长辈在做,晚辈在学。2013420日深夜,105岁高龄的徐立鑫在老家突发高血压,头晕呕吐,情况危急。当时50多岁、正在癌症治疗恢复期的外孙闻讯赶来,不顾自己的身体,背起老人就往两公里外的卫生院跑。经及时抢救,老人最终转危为安。

手足睦,亲情浓

亲人不睦,家必败,这是徐立鑫常常告诫子女们的一句话。前两年,徐立鑫的小儿子被确诊为肾衰竭,需要做肾脏移植手术。5个侄子侄女纷纷要求医生验血做配型,为叔叔捐肾。在场的医生感叹道:从没见过这么团结的大家庭!

1996年,徐志国的妻子中风住院,昏迷了一个多星期,医生说没救了。徐海燕和弟弟绝望无比。这时,叔伯、姑妈、姨妈都赶来了。徐海燕的七八个表弟、表妹主动排班、陪护,直到母亲康复。

出家门,多助人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45岁的徐海燕对父辈们的为人处事看得最多,受影响至深。

2012年,徐海燕的婆婆在武汉住院,徐海燕衣不解带陪护了半个月。白天,老人输液,她不敢合眼;晚上,老人睡不着,她强忍着困意陪婆婆聊天,让老人不带遗憾地走完人生最后一程。

家中老人多,让徐海燕走到哪里都特别关注老年人,特别想帮助他们。有一次,她在上班途中遇见一位农村老太太,背着蛇皮袋,蹲在路边。询问得知老太太进城来投奔儿子,却迷了路,又没有儿子的电话。徐海燕立即向单位请了假,开车转了一个多小时,终于把老太太安全送到家才离开。

徐海燕对记者笑称自己是女汉子,侠肝义胆。一年冬天,孝感大雪纷飞,正值学校放寒假。徐海燕开车从当时的孝感学院门口经过,看到很多学生拎着行李在等车。徐海燕立即摇下车窗,大声招呼快上车,我送你们去车站,免费的!学生们看她穿着税务的制服,比较放心,纷纷上车。徐海燕来回跑了四五趟,送了几十个学生。

 

这样一位热心肠,在工作中更是丝毫不含糊,把公家的事当自家的事,不怕加班,不喊累。为此,徐海燕十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多次被评为优秀公务员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