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几个你可能已经知道的消息
1、荆州中心城区第一轮全员核酸检测已出结果:均为阴性
2、重点区域洪垸片区第二轮核酸检测已出结果:均为阴性
3、重点区域洪垸片区第三轮核酸采集已在昨天(8月6号)上午完成
接下来说说你不知道的那些事
被划为中风险的洪垸片区,一直是大家关注的重点。他们8月1号连夜启动第一轮核酸采集,花了8个小时。相隔不到72小时,启动第二轮,而这次只用了5个小时。第三轮在昨天(8月6号)早上启动,6:40开始,8:40就结束了,竟然只用了2个小时。
一次次提速的背后,是很多人在默默地付出。比如,社区在接到任务后,连夜布置采集现场。警戒线分流,一米一个锥形桶,确保安全距离。场外还搭起了遮阳棚,摆好了凳子。居民们翘着二郎腿,屁股还没坐热,队就排到了。
采集点里,冰块、风扇、空调一起降温,护士小姐姐们都惊讶:“我今天没流汗?”
邵冰涛,沙市崇文街道党工委书记,他的辖区是这次疫情的“暴风眼”。封控以来,他一直坚守在抗疫一线。6天,总共才睡了6个多小时,邵冰涛的眼睛已经熬红了。
↑↑↑ 邵冰涛的衣服汗湿过太多次
上面全是这样的白色盐渍
进入封控区域的人员都要喷洒酒精,可偏偏他对酒精过敏,几天下来,手臂、小腿上,都是过敏起的疹子。
昨天早上,洪垸片区第三轮核酸采集工作结束。这个外表看起来坚强的男人,哭了。
朱晓朦,荆州一医儿科护士。8月3号,她在金龙馨城小区,为居民做核酸采集,连续工作了十几个小时。4号凌晨1点多,朱晓朦在骑电单车回医院交接工作途中不慎滑倒,整个人摔在地上,身上多处擦伤,下巴被磕伤缝针。
伤口会增加暴露风险,朱晓朦被迫取消了上“一线”的资格。为此,她还难过了好久。2020年疫情期间,她就曾在一医儿科隔离病房,负责收治新冠肺炎患者。
在荆州区白龙社区采集点,完成了1万多份核酸采集工作后,荆州市中心医院中医科的护士们回到医院休整。利用专业优势,姑娘们互相刮痧、拔火罐。
护士长说,这是她们的绝招,高温下防护服内汗如雨下,湿气会进到体内,施用灸刮技术后能及时排出湿气,尽快调理到最佳状态,为下一轮核酸检测做准备。
看到白衣天使们这么辛苦,荆州人坐不住了!看这几个,偷摸跑到医护人员住的酒店,放下东西就遛了。
70多岁的黄奶奶,自己过早,还不忘给下沉社区的党员志愿者带碗饺子。
↑↑↑ 下沉党员、洪垸社区临时党支部书记 王国亮
右边这位,正在帮忙搭遮阳棚的是一位孕妇,沙市区武德路社区的网格员陈爱华。她已经怀孕4个多月了,自愿坚守在抗疫一线,负责社区5个核酸采集点的物资调配。
封控小区的居民领到爱心物资后,来了个即兴创作。
(来源: 虎座鸟 编辑:汤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