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技“五五”工程赋能“孝感味”

09-18 10:48  

挖潜“粮头”“农头”激活“食尾”“工尾”

农业科技“五五”工程赋能“孝感味”

9月15日,应城市田店镇畅马村糯稻示范基地,谷浪翻滚,稻香四溢,机声隆隆,一台台收割机在田间往来穿梭,搅热了丰收的季节。在这片5000亩的糯稻种植核心示范区内,种植着糯稻“新秀”——红糯优1号,采用的绿色高质高效生产技术超过5种,亩增收入170元。

这里也是省市两级农业科技“五五”工程示范基地。以实力产业引领带动乡村振兴,今年我市启动实施重点农业产业“五个一”强链工程,着力打造“一袋米”、“一枚蛋”、“一杯茶”、“一头猪”、“一篮菜”5个过百亿元农业产业链。围绕“五个一”,孝感市农科院配套实施农业科技“五五”工程:“十四五”期间,突破5项关键核心技术,集成示范50项农业先进实用科技成果,优化推广5项可持续发展模式,建设5个农业科技引领示范村,发展壮大5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种子是现代农业的“芯片”,也是制约我市“一袋米”产业发展的“卡脖子”项目之一。过去5年,市农科院共育成水稻新品种10个,其中“红糯优”系列以其产量高、口感好、抗病性强的特点广受农户青睐,短短几年,种植面积已占全市籼型糯稻种植面积的1/4以上。今年,市农科院又有4个水稻新品种获审,可推广种植。“育”“引”齐抓推良种,围绕“一杯茶”、“一篮菜”,市农科院计划每年引进200个以上新品种,因地制宜培育特色种植区。

挖潜“粮头”、“农尾”,有良种还需用良法。在“五五”工程中,良法体现在推进规模经营、提升装备水平、应用关键核心技术、推广先进实用科技成果和可持续发展模式等多个方面。以“一篮菜”为例,作为农业科技引领示范村之一的陈刘村,通过应用西兰花-小型南瓜-松花菜接茬高效种植模式和水肥一体化、病虫害生物防治等技术,在提高产量和效益的同时,也打响了绿色、有机的品牌。

实施“五个一”强链工程,全面延伸产业链价值链,要抓好“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从市场需求出发,优化农产品供给,让“孝感味”香飘天下。

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是关键。根据“五五”工程方案,市农科院将重点打造培育至少5家产业链带动能力强且科技含量高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服务企业的过程中,当好参谋助手、发展推手、成长帮手,帮助解决“卡脖子”技术问题,发挥智囊、平台和桥梁作用,激活“食尾”、“工尾”,让龙头企业更好发挥强链“火车头”作用。

今年,市农科院已与湖北元畈食品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签订合作协议,“一企一策”制定了“卡脖子”技术攻关路线和发展目标任务。

(来源:孝感日报  编辑:沈怡杉)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