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邻长江加速备汛 武汉最美左岸大道滩涂段冲刺贯通

06-10 10:10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吕锐 摄影: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宋枕涛 通讯员 詹望 梁雨微

当前武汉已进入主汛期。6月9日,极目新闻记者在武汉左岸大道(万家湖南路-小军山)段看到,该项目紧邻长江,正在加速备汛,其控制性工程跨通顺河大桥顶推施工也即将全面启动。届时,这条沿江观景大道的滩涂段将会实现全面贯通。

创新采用江城首座整体顶推钢箱拱桥

该项目位于武汉经开区,全长约6.5公里,采用道路+桥梁+道路形式,是以交通功能为主,兼具观景、游憩综合功能的滨水快速干道,被誉为“最美左岸大道”。

左岸大道项目整体建设条件复杂,路线起终点分别与长江主干堤——烂泥湖堤和军山堤相交,桥梁跨越通顺河和长江滩区。桥梁还需下穿四环线沌口长江大桥引桥,毗邻小军山社区。通顺河内有通航要求,无法落墩,主桥施工需采用整体顶推。而主桥采用210米钢箱拱桥整体顶推方案,在武汉市尚属首例。

“采用整体顶推的方案,与传统的现场拼装、吊装方案相比,施工不受水位变化的影响,更加安全,也确保了工期。”施工方中交二航局项目总工曹勤涛介绍说,该钢箱拱桥也有效地解决了防洪和通航受限的问题。

目前建设过程中,项目最大的安全风险点在于高空作业。曹勤涛说,项目部通过采用工地“新三宝”——标准化爬梯、标准化工作平台、标准化水平通道避免安全隐患。此外,还将传统的高空安全绳替换为防坠器。防坠器类似于汽车刹车,对速度有感知,一旦发生高空坠落,防坠器可以紧急刹车来确保工人安全。

成立防汛应急队伍确保滩涂区施工安全

项目施工区域位于长江沿江滩涂区,平均距离江边只有80米左右,且施工区域横跨通顺河,防汛压力大。为迎接汛期,项目部正在加急进行路堤结合段施工、路基的边坡防护和临时渡汛设施,保证项目施工不会受雨季和洪水影响。

“汛期施工水位将达到2米左右,我们对主栈桥进行了封闭,严控人员车辆进入临河施工现场。”项目负责人李健介绍,项目部成立了防汛应急队伍,加强巡逻,安全员进行全天候监测。

“通顺河为通航河道,是长江入江口,汛期水位上涨,我们对水中的顶推临时墩布置了防撞标识及警示灯,以避免来往船只撞击临时墩带来的安全风险。”项目总工曹勤涛说,项目部通过采取方案交底、应急演练等形式,加强对项目管理人员的汛期安全教育,同时储备推土机、铲运机、挖掘机、土袋等防汛设备及物资,做好防汛应急处理。

在桥梁下构施工中,项目部通过采用“防渗透”工艺,对桩基施工常用的旋喷桩进行桩基加固,防渗和耐久性优势明显;桩基位处岩溶发育地带,采用预注浆处理工艺在提高进度的同时,提高桩基质量。同时,盖梁施工采用大挑臂一体化施工工艺,即墩柱上预留穿心棒作为模板支架体系,盖梁钢筋采用整体工厂化预制,现场进行吊装,改变常规支架法施工对场地硬化的需求,施工效率提高约30%。

左岸大道项目作为长江主轴交通轴的南拓展段,是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串联汉南区和主城区的交通动脉和形象窗口,项目建设将汉南区居民至主城区行程缩短10-15分钟,同时与江北快速路相连,对于提升武汉经开区的滨江品质与活力,带动沿江地区产业、经济发展,完成武汉市政府两江四岸的城区布局具有重要意义。

(来源: 楚天都市报    编辑:沈怡杉)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