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精准扶贫,就没有我们村的今天”

07-10 09:13  

“家底”厚实了,服务群众的力量也就更加强大了。短短几年时光,常年破损的断头路修通了,路灯点亮了,文化广场建好了,土地平整了,塘堰沟渠疏通了……新桥村支部书记徐启才感慨地说——

通讯员 周利民  郑壮

笑歌声里轻雷动,百亩大棚收菜忙。

6月13日,回龙镇新桥村百禾生态产业园蔬菜大棚里,菜农们正忙着采摘黄瓜、豇豆,外面一辆大货车正在等待清理装车。

“自从村里建了蔬菜基地,土地能分红,还能入园务工,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正在田间采摘黄瓜的贫困户雷某兴奋地说。

2014年,因地少人多、发展落后、贫困发生率较高等原因,新桥村被定为全国建档立卡贫困村,全村共有贫困户26户61人。

为改变贫穷落后面貌,新桥村驻村干部与村“两委”干部积极争取扶贫政策,引进百禾生态农业项目,大力发展蔬菜种植业,完善农村农业基础设施,带领贫困户走出了一条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

该村采用“公司+基地+农户”模式,投资300余万元对基地进行“三通一平”,充分整合土地、资金、技术、人力等要素资源,建成450余亩蔬菜种植基地。

共享发展红利,让农户以土地入股参与公司经营,鼓励农户承包大棚并优先吸纳贫困户入园务工就业。

公司每年还对所有菜农开展2-3次农业技术培训,主动为园区周边散户提供技术支持和业务指导,凡是品质达标的蔬菜产品,公司会以合理价格进行收购或者代销,带动周边农户发展蔬菜大棚种植600多亩。

目前,该村正在园区附近新建养猪场、沼气池、肥料加工厂等设施,与蔬菜大棚共同组成绿色生态循环农业系统,充分发挥各类资源的价值,进一步提升产业园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2017年,村里组织我们到孝感参加建筑砌筑工培训,还给俺发了个证书。管用啊!工作很好找,现在每月能挣5000多元呢!”从京山市做工回来的贫困户李某激动地说。

开展精准扶贫以来,新桥村组织有条件的贫困户开展农村电商、建筑工、缝纫工、汽修工等各色职业技能培训,协助其再就业创业,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2018,该村年人均收入超过1.5万元。

搭建50KW扶贫光伏发电站,对外承包集体鱼塘,发展生态产业园,出租闲置小学……随着一系列有效举措的逐步施行,新桥村2018年村集体收入已近10万元,且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

“没有精准扶贫,就没有我们村的今天!”新桥村支部书记徐启才感慨地说,村集体收入从无到有,农户由贫到富,村组环境由乱到美,精准扶贫成效满满。

相关阅读